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高考命题规律2019年高考必备xx年xx年xx年xx年xx年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命题角度1内力作用与地貌6~7命题角度2外力作用与地貌10~117~99~116~8命题角度1内力作用与地貌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xx全国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第1~2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2、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1.A 2.C解析第1题,考查地壳运动与地貌。贝加尔湖一侧邻山脉,呈狭长型,属构造湖,地壳断裂下陷集水而成。第2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任何地貌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据材料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说明外力作用携带物质不断沉积;而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地壳断裂下陷还在继续,导致湖盆在加深。(xx江苏·5~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
3、题。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4.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B.2C.3D.4答案3.B 4.B解析第3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岩层年龄。丙岩浆岩未穿过甲岩层下方的侵蚀面,故其形成时间早于甲岩层。乙断层上方的侵蚀面未发生明显错动位移,故该侵蚀面形成时间晚于乙断层,而丙岩浆岩穿过该侵蚀面,故丙岩浆岩形成晚于该侵蚀面。因此,甲乙丙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第4题,考查地质构造。褶皱是岩层的弯曲变形。由图中岩层的倾斜状况可推出,乙断层处的岩层和甲岩层都有岩层的倾斜,故褶皱
4、次数为2次。(xx天津·3)读图,完成第5题。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5.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答案B解析岩石按照其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和可能含有化石;地质构造主要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山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图中山地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图示岩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应为褶皱构造。故选B项。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xx安徽皖江名校联考)某校地
5、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地区进行考察,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甲处最可能是( )A.堰塞湖B.断块山C.火山口D.鞍部2.图中最高处岩石特性,可能为( )A.层理构造B.含有气孔C.颗粒粗大D.含有化石答案1.C 2.B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示为山地地形,山顶甲处等高线数值四周高,中部低,说明甲处最可能是火山口。第2题,图中最高处是火山口,岩石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岩浆岩。岩石特性为一般含有气孔。(xx江苏徐州第一次质检)台湾东部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理岩峡谷。图1为太鲁阁峡谷景观图
6、,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读图,完成第3~4题。图1图23.太鲁阁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变质作用C.板块张裂D.风力侵蚀4.太鲁阁山体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 )A.①B.②C.③D.④答案3.A 4.B解析第3题,太鲁阁峡谷位于台湾岛东部,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图示峡谷呈“V”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第4题,太鲁阁山体岩石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根据箭头方向,图2中的①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是侵入岩;④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是喷出岩;③是沉积岩;②是变质岩。(xx山东泰安期
7、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5.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6.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答案5.D 6.A解析第5题,图中断层①将地层②切断,说明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形成④的是岩浆活动,形成③的是变质作用;⑤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山地;岩层⑥位于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的一侧。第6题,图中
8、a是背斜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多气孔;c处是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d处是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xx辽宁抚顺3月模拟)下图为某地甲、乙、丙、丁沿线地形剖面图及其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