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量2.5向量的应用学案苏教版必修4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量2.5向量的应用学案苏教版必修4

ID:29149539

大小:54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7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量2.5向量的应用学案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量2.5向量的应用学案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量2.5向量的应用学案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量2.5向量的应用学案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量2.5向量的应用学案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量2.5向量的应用学案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5 向量的应用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及其他的一些实际问题.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几何问题.(重点、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 向量的应用阅读教材P91~P92的全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ABC是直角三角形,则有·=0.(  )(2)若∥,则直线AB与CD平行.(  )(3)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力越大,做功越多.(  )【解析】 (1)可能·=0或·=0,故错误.(2)∥,AB,CD亦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故错误.(3)W=F·

2、s=

3、F

4、·

5、s

6、cosθ,故错误.【答案】 (1)× (2)× (3)×[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小组合作型]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如图251所示,在重300N的物体上拴两根绳子,这两根绳子在铅垂线的两侧,与铅垂线的夹角分别为30°,60°,求当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两根绳子拉力的大小.图251【精彩点拨】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把力的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解决,注意力的合成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也可用三角形法则.【自主解答】 如图,作平行

7、四边形OACB,使∠AOC=30°,∠BOC=60°.在△OAC中,∠ACO=∠BOC=60°,∠OAC=90°.

8、

9、=

10、

11、cos30°=300×=150(N),

12、

13、=

14、

15、sin30°=×300=150(N).故与铅垂线成30°角的绳子的拉力是150N,与铅垂线成60°角的绳子的拉力是150N.1.解力向量题时,依据题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过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对力进行分解和合成.2.解题时要明确各个力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各自在题目中的地位,借助于图形,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抽象为数学模型.[再练一题]1.已知两恒力F1=(3,4)

16、,F2=(6,-5)作用于同一质点,使之由点A(20,15)移动到点B(7,0).(1)求F1,F2分别对质点所做的功;(2)求F1,F2的合力F对质点所做的功.【解】 (1)=(-13,-15),W1=F1·=(3,4)·(-13,-15)=3×(-13)+4×(-15)=-99(J),W2=F2·=(6,-5)·(-13,-15)=6×(-13)+(-5)×(-15)=-3(J).∴力F1,F2对质点所做的功分别为-99J和-3J.(2)W=F·=(F1+F2)·=[(3,4)+(6,-5)]·(-13,-15)=(9,-1)

17、·(-13,-15)=9×(-13)+(-1)×(-15)=-117+15=-102(J).∴合力F对质点所做的功为-102J.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如图252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求证:AF⊥DE.【导学号:06460066】图252【精彩点拨】 法一,选取基底,并证明·=0.法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证明·=0.【自主解答】 法一:设=a,=b,则

18、a

19、=

20、b

21、,a·b=0,又=+=-a+,=+=b+,所以·=·=-a2-a·b+=-

22、a

23、2+

24、b

25、2=0,故⊥,即AF⊥DE.法二:如图,建立

26、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A(0,0),D(0,2),E(1,0),F(2,1),=(2,1),=(1,-2).因为·=(2,1)·(1,-2)=2-2=0,所以⊥,即AF⊥DE.用向量法证明平面几何问题的方法,有两种常见思路:(1)向量的线性运算法:→→→(2)向量的坐标运算法:→→→但比较以上两种方法,易于知道,如果题目建系比较方便,坐标法更好用.[再练一题]2.如图253,已知O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

27、

28、2+

29、

30、2=

31、

32、2+

33、

34、2=

35、

36、2+

37、

38、2,求证:O为△ABC的垂心.图253【证明】 设=a,=b

39、,=c,则=c-b,=a-c,=b-a,由题设:

40、

41、2+

42、

43、2=

44、

45、2+

46、

47、2=

48、

49、2+

50、

51、2,化简:a2+(c-b)2=b2+(a-c)2=c2+(b-a)2,得c·b=a·c=b·a,从而·=(b-a)·c=b·c-a·c=0,∴⊥.同理⊥,⊥,所以O为△ABC的垂心.[探究共研型]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探究1 如何利用向量求经过点P0(x0,y0),且与a=(1,k)平行的直线l的方程?【提示】 设直线l上任意一点P(x,y),则=(x-x0,y-y0).由题意可知∥a,∴y-y0=k(x-x0).探究2 如何利用向量求

52、经过点P0(x0,y0),且与a=(1,k)垂直的直线l的方程?【提示】 设直线l上任意一点P(x,y),则=(x-x0,y-y0).由题意可知⊥a,∴(x-x0)+k(y-y0)=0.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0,-4),B(4,0),C(-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