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47589
大小:13.51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2-17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阳关雪课件苏教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阳关雪余秋雨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科技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兼任教授。为当代美学专家、学者、散文家,亦为杰出的文化史研究者。代表作有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书。《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他的散文题材多取自旅游名胜、历史人事所引发之今古人
2、生、文化的反讽省思,寓意温良而笔触清新,常在一种温厚的亲切感下传达作家的情和理。文化散文: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代表作家及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张中兴《负暄琐话》,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韩晗的《大国小城》等。至于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亦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戏剧理论史稿》,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
3、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中国大陆首部戏剧美学著作——《戏剧审美心理学》,次年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课文欣赏解题:阳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为古代通往西北边疆的要道,因其地处玉门关的南面而得名。古人的阳关情结。《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听课文朗诵,分析:1、本文的结构线是什么?2、作者描写了阳关的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情感?结构线:寻阳关——绘阳关—
4、—叹阳关↓↓↓写作动机重点启示抓住两个典型景物来绘阳关:“坟堆”和“烽火台”“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坍,枯瘦萧条。“烽火台”:土墩已经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的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阳关的景是萧条荒凉的。唐人风范:“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唐人风范就是一种自信豪迈(豁达):唐代的诗人们和将士们。结尾作者叹阳关:叹息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自信豁达的唐人风范也随之消失。因为敬仰这种唐人风范作者不辞艰辛
5、走上寻访之路,因为消失而又惋惜不已。“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了,怕还要下雪。”文章的结尾作者意味深长地流露出对“自信豁达”的唐人风范,民族精神的期盼。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也在此。抒情的特点一、缘事写情这是依附于事的抒情方法。作者即事生情,但不直接倾吐而是融情于事,通过叙事来抒发感情。文章开头并没有扣题描写阳关雪,而是写对过去的回忆:……这段叙事深深地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追崇和热爱之情。二、借景抒情这是一种依附于景的抒情方法。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它的特点是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文章中写实
6、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爱;对古人深沉的缅怀之情。文章中写想象之景,抒发了对战士壮美人生,弘广情怀的歌颂和赞美,对帝王将相的讽刺和揭露,也流露出对战士和诗人的深深的敬佩和悲叹。情感表达更加深厚,意境更为深邃。三、寓情于理这是一种依附于理的抒情方法,即通过议论来抒情。它的特点是:融情于理,情中含理,理中有情,情与理紧密结合。文章开头一段议论通过历史上为官为文这一社会现象的阐述,不仅揭示了社会人生的哲理,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赞叹和追崇之情。文章描写雪景后写道:“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巨人。在这样的
7、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侏儒”。这段议论表达作者对宇宙自然的爱,同时显示出理性的思考。既有对社会人类发展变化的认识和人性的思考,也有宇宙无限,人生苦短的感慨。文章还写道:“文人的魔力,竟能把若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这段议论,既是对文人朴素的人格和惊世文采的高度评价,也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赞叹之情。文章中间写历史“岁月的迷宫”“风干的青史”“历史的魂魄”“长安宫殿狭小的边门”用比喻把抽象的议论变得形象可感,道出历史的沧桑,悲叹浸于其中。文章结尾处写道:“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
8、醇的诗句。”字里行间浸满对文化艺术的悲叹,是对文人命运的悲叹。由于“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