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43438
大小:1.31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7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情景导入学习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如何把“蛋糕”做大的同时,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2.明确按劳分配的含义、作用及其客观必然性。[重点+难点]3.理解按生产要素分
2、配的类型及其意义。[重点+难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1)性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基本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
3、经济条件决定的。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4)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5)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1.(1)企业一线员工的工资收入是按劳分配收入。( )(2)实行按劳分配,是我国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主要手段。( )(1)× (2)×(1)按劳分配的范围是公有
4、制经济,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2)在公有制经济中并不都是按劳分配,现阶段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福利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教材P58“探究问题”该村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并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既注重提高效率,又注重促进公平。教材P59“探究问题1”(1)在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由于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不可能实行按需分配。(2)平均分配会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现阶段,按劳分配更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我国社
5、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2.意义(1)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2)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3)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2.(1)私营企业中职工工资一般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2)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1)√ (2)×教材P59“探究问题2”(
6、1)小吴的爸爸和姑姑的收入属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主要是通过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2)目前,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形式多样化。 按劳分配为主体 【背景材料】冯村是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过去分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人们的劳动热情不高,出工不出力,村民普遍贫穷。后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个人的劳动收入与付出的劳动相挂钩,从而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收入年年有增长,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1)冯村前后各实行了什么样的分配方式?(2)你认为冯村的哪种分配方式更合理?请陈述理由。(1)过去冯村实行
7、平均分配,后来冯村实行按劳分配。(2)实行按劳分配更合理。理由:①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劳动还只是谋生的手段。实行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个样,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不能实行平均分配。②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1.全面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1)分配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
8、制经济不适用按劳分配。(2)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是指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如国家税收、企业成本与利润)之后的个人消费品部分,不是分配全部社会财富。(3)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不是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提供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4)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实现程度与所在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5)分配形式:一般是工资、奖金和津贴,福利性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