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42988
大小:1.59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7
《高中政治2.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案4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学习目标要点晨背1.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2.分析正确行使公民监督权的要求。1.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2.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3.公民怎样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民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探究
2、一 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1)信访举报制度: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3)舆论监督制度:公民可以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提醒 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具体的参与方式中有些是相同的,如写信、打电话、听证会等。如何区分两者关键是看该行为是一种“事前”行为还是“事后”行为。“事前”行为属于民主决策,“事后”行为属于民主监督
3、。如,向有关部门提建议或在决策之前,就应该是民主决策的具体途径;在执行过程中或在决策之后,就应该是民主监督的具体途径。近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如何建设廉洁政府:要政务公开。在说到如何公开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认为:“基本要求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所有政府信息都要公开,不宜公开,或暂时不宜公开的,要有一套详细的政策和管理办法。”而对于已经公开的内容,比如“三公经费”的问题,“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知道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为防止“三公经费”腐败的发生,公民可以怎
4、样行使监督权?答案 (1)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2)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3)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4)参加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全面把握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方式特点作用信访举报制度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
5、力保障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人大代表以提案、质询等方式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使公民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舆论监督制度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发挥独特作用典例1李某是广东省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因其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该村村民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提议罢免其职务。按照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划分,与本案例同类的是( )A.市人大代表联名向环境保护主管单位负责人提出质询B.村民依法选举王某为县人大代表C.市民向信访部门举报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D.市民应邀参加市政府调整水价
6、的听证会并发表意见答案 C解析 题目案例体现的是公民的民主监督,故选C项。A项属于人大代表的职权;B项属于公民参与民主选举;D项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探究二 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2.实施民主监督的要求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提醒 负责地进行民主监督,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这要求公民既要
7、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又要遵守法律法规,依规则和程序办事。近年来,网络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舆论监督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发挥了其他监督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特殊的匿名保护功能使网民敢于利用网络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言论,尽管其中不乏理性分析和据实评论,但同时也给一些失去理智、企图发泄不满的人留下可乘之机,他们或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使网络成了谣言的发源地;或在网上进行讽刺挖苦、谩骂诽谤,使网络成为人身攻击的场所,进而侵害公民隐私权、名誉权;尤其是一些“人肉搜索”在打着反腐败和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旗号下,使网络蜕变为令人生畏的“舆论暴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