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35556
大小:9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6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设计教师:张启专1·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_一、学习目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歌颂三元里:三元里抗英知能一能知道三元里抗英斗争发生的背景,产生的影响1、原因:清军_____清政府_______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2、概况: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及附近103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的英军,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围攻。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
2、次包围四方炮台,但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人民群众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3、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二)缅怀左宗棠:左宗棠收复新疆知能二能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国际国内背景,过程,清政府如何加强西北的防务和管理1、背景:(1)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俄英侵略新疆)、西南(英国侵略西藏)、和东南地区(日美侵略台湾)(2)国内背景:俄英竟相拉拢和控制阿古柏政权(1865年,
3、阿古柏率军侵占喀什葛尔,两年后成立“哲得沙尔汗国”,1870年又侵占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1871年,俄军直接出兵强占伊犁。2、目的: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策略:“先南后北,缓进急战”。3、过程: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消灭阿古柏势力,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1880年左宗棠赴新疆统筹军务。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曾纪泽与俄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于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收回伊犁,但俄割占中国西部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4、结果:(清政府如何加强西北的防务和管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__行省___,加强
4、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三)定格黄海英魂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知能三能知道黄海海战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具体史实,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1、黄海海战:(1)爆发:1894年9月,日军偷袭护送清军去朝鲜的中国北洋舰队,其仓促应战。(2)代表人物:丁、刘、邓、林、叶(3)过程:(回答书上31页学习思考问题。)(4)结果:直接结果: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最终结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原因:《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怒斥清政府投降卖国。(2)概况:①1895年5月,日军登陆台湾北
5、部,台湾巡抚唐景崧逃跑。②台湾人民在丘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共同痛击日军。③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3)意义:台湾人民不畏强暴、为保护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思考:你认为台湾全部沦陷的原因是什么?(客观:敌强我弱主观:清政府的腐朽)(四)纪念义和团: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知能四能知道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发展、失败及意义1、兴起的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②客观原因:国势垂危,无法指望清政府,中国人民只能挺身而出。③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2、
6、兴起:义和团源于义和拳,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进行反清斗争。3、发展:(1)义和团反帝运动中心转移和发展的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①直接原因:1899年底,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血腥围剿义和团。②主观原因:义和团英勇抵抗清政府的镇压,没有受“扶清”的限制。③客观原因:清政府采取“抚而用之”的政策。(2)义和团运动发展的表现:1900年6月,扒铁路、毁电线,阻击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围攻落垡、廊坊一带的侵略军。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最终失败。5、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
7、合绞杀②主观原因:对清政府放松警惕;盲目排外、迷信色彩;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意义:(1)是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2)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二、问题与例题1、材料一近代诗人张维屏在《三元里》中写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强强徒锤。”材料二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残毒之害也!——《申谕英夷告示》材料一描写了近代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材料一、二表达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爱国精神?该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该历史事件有何特点?2、材料一:清光绪六年(
8、1880年)69岁的陕甘总督左宗棠,抬着自己的棺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