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3大气的运动(第1课时)学案

高中地理 2.3大气的运动(第1课时)学案

ID:29107407

大小:30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地理 2.3大气的运动(第1课时)学案_第1页
高中地理 2.3大气的运动(第1课时)学案_第2页
高中地理 2.3大气的运动(第1课时)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2.3大气的运动(第1课时)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大气的运动(第1课时)【考查目标】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2.会读简单的等压线图,并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3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知识构建】见《优化设计》P41【内容精析】一、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太阳辐射→地区间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如下图)冷却高低高低高低等压面(线)

2、受热受热【特别提示】理解热力环流应意的问题: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例1】读右图,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

3、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B.甲地多晴朗天气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由气压的分布状况转化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引起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受热地区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冷却地区在垂直方向上下沉,由此产生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着高低气压差异,受热区上空形成高压区,而冷却地区上空形成低压区,在近地面正好相反。★【拓展提高】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

4、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图甲1);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图甲2)。甲1甲2乙1乙2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图乙1)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图乙2)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研

5、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例2】读右图,回答(1)~(3)题。(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a>b>c>dB.气压:d>a>b>c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解析】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因是地面冷

6、热不均.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②升.④降)可反推近地面的冷热状况。根据水平气流(①和③运动方向可反推气压差异。若该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为城区,a为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a)流向城区(b),绿地的作用是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答案】(1)C(2)B【总结归纳】温度、高度、气压、等压面的关系①在不同高度上,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高上低,越往高空,气压越低。②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③近地面与高空气压高低往往相反。近地面是低压的地方,高空一定是高压;近地面是高压的地方,高空一定

7、是低压。④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就向上弯曲,气压低的地方等压面就向下弯曲⑤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热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下右图),高空向上凸,为高压;冷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高空向下凹,为低压。单位:百帕1004等压面1006低压低压等压面1006高压100810081010低压高压地面1010高压地面【例3】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上右图回答问题。如果该图为在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E处气温比H处高B.F

8、处气压比G处低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解析】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气压高,但近地面气压比高空高。(因为任何地方都是“下高上低”)【拓展提高】读某城市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图中四条曲线,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A.①B.②C.⑧D.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