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096616
大小:2.88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历史 2.1 巴黎和会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高中历史2.1巴黎和会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本单元有4课内容,主要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一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中东地区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二是围绕国际和平问题,国际社会也有一系列的重大活动。主要讲述了一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战胜过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
2、过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分赃和妥协的产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和远东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但是在这一体系下的和平是一种脆弱的和平,国际联盟和《非战公约》也没能制止新的新的世界大战爆发。【课程标准研读】课标要求课标研读了解凡尔赛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简述国家联盟的成立过程。1.巴黎和会主要参加国家的意图及矛盾。2.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及影响。3.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实质及评价。4.凡尔赛体系隐含的矛盾及不稳定的原因。5.国联成立的
3、目的、宗旨、主要活动及评价。了解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条约内容及影响。2.分析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实质与评价。3.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主权的损害,认识华盛顿体系不稳定的原因。简述国家联盟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1.梳理国联的主要活动,评价国联的作用。2.《非战公约》的签订、内容及作用。第一课时巴黎和会【教学建议】重点:了解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理解,认识《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难点
4、:对《凡尔赛和约》内容的理解和评价。突破方法:1.通过了解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勾结与争夺的史实,理解巴黎和会的性质,认清帝国主义国家的本来面目。2.可运用列表法分析《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并在深入分析和约内容的基础上,一分为二地看待和约的影响。【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逐渐散去,如何处理战争的遗留问题,成为战后各国十分关注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战胜的协约国各国代表在巴黎举行和会,下面漫画是主宰巴黎和会的“三巨头”。设问:操纵巴黎和会的美、英、法等国各有什么企图?《凡尔赛和约》的主要规定有哪些
5、?为什么说它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罪恶的种子?由此导入新课。学案导学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1.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年1月18日,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出席和会的有27个国家,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和会之外。实际操纵和会的是所谓的“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2.各国与会的目的(1)美国:想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2)英国想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为此,英国一面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一面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大陆。(3)法国:目的是削
6、弱乃至肢解自己的宿敌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同时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4)日本的目的是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3.勾结与争夺(1)如何处理德国,成为和会上争论的焦点。(2)中国山东问题:①形成:在大战期间,日本先是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又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了“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坚决要求收回山东,中国北洋政府派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②各国的态度:英法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美国也没有坚定
7、地支持中国。③结果: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④影响: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五四运动随即爆发。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签字。【问题探究】观察下列漫画:请思考:上述漫画材料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并指出矛盾所在。答案:矛盾:美国与英法矛盾:争夺世界霸权。法德矛盾:两国宿仇,并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二、《凡尔赛和约》1.签订: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的镜厅签署了《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2.主要内容:(1)德国及其各盟
8、国应承担战争罪责。(2)重新划定德国疆界。(3)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4)限制德国军备。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水艇;德国海军只许拥有轻型战舰;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德国不得设防。(5)德国须向战胜国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