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090966
大小:280.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16
《年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连江尚德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郝立斯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或表现方式。文化大体上存在着精神形态(如观念等),实物形态(如器物等),以及实践形态(如生活方式、精神生产、文化产业等)。剥开文化的外壳,我们会发现,深藏其内并持久发生重要作用的是价值观念。价值观反映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并渗透在文化的各种形态中。价值观作为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强烈地影响社
2、会和人的行为。虽然不能把所有文化都归结为价值观念,但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以至于人们在谈论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时,主要是指特定的价值观念。例如,中国古代的孔孟老庄之学之所以今天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中国先哲的思想表达了深邃的人伦价值、生活意义、社会理想,这些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散发着恒久的魅力。“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把国家政治价值理念视为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认同。价值观体现民族和时代的特点,并成为不
3、同民族文化和不同时代文化的最重要特征。一定社会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往往反映不同民族的诉求,受制于特定的时代、制度和实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出现过重视人际和谐、尊重自然等价值观念,至今为人们所重视。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机器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消除了等级制和人身依附关系,既催生了“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培育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都带有民族和时代的印记。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包括文化在内的一切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实践构
4、成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运而生。当代中国价值观表达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基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促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倡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价值观念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文化建设特别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并取得巨大经济成功的当代中国,需要继续整合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优秀思想资源,弘扬人文关怀
5、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相和谐的价值理念。在全球化趋势继续扩展、各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社会文化思潮日益传播的情势下,我们更应大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既使之普及于国民,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使之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塑造好国家的文化形象。(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2月19日,有删节)1.下列对于“价值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观深藏在文化存在的形态和表现方式中,并能够持久发生重要的作用。B.价值观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反映了所有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
6、。C.价值观体现民族和时代的特点,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的最重要特征。D.价值观强烈地影响社会和人的行为,是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2.关于“价值观”与“文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观念就是指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并得到认同。B.一定社会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必然反映不同民族的诉求,民族的诉求与时代的局限性都制约着价值观念的形成。C.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文化建设特别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因此要使之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D.我
7、国古代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能够散发着恒久的魅力,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价值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根据约瑟夫·奈对价值观的理念,国家政治价值理念是一种软实力,也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化力量。B.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出现过的重视人际和谐、尊重自然等价值观念也带有时代的印记。C.文化的本质是实践,因此离开实践就产生不了真正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也不例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D.要塑造好国家的
8、文化形象,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基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是中国价值观的唯一表达。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昭帝即位,大将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