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085780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6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考纲解读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熟练应用.2.掌握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平均速度公式、Δx=aT2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知识要点】1.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3)位移速度关系式:这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2.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2)任意两
2、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aT2.3.v0=0的四个重要推论(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n=(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x1∶x2∶x3∶…∶xn=(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xⅠ∶xⅡ∶xⅢ∶…∶xn=(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1∶t2∶t3∶…∶tn=1∶(-1)∶(-)∶…∶(-)4.常用解题方法(1).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公式、公式及推论三式.它们均是式,使
3、用时要注意方向性.(2).平均速度法定义式=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v=(v0+v)只适用于(3).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特征中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4).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直线运动.(5).推论法利用Δx=aT2:其推广式xm-xn=aT2,对于纸带类问题用这种方法尤为快捷.(6).图象法利用v-t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大小,可以比较v与v,还可以求解追及问题;用x-t图象可求出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等.5.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①从开始,即初速度为零.②只受作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③公式:v=gt,h=gt2,v2=2gh.(2)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①初速度竖直.②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③若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a=-g.6.处理竖直上抛运动的方法(1)分段处理①上升阶段做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运动.②几个特征物理量上升的最大高度H=,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回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t=,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v=-v0.(2)全程处理①初速度为v0(设为正方向),加速度为a=的
5、匀变速直线运动.②v>0时,物体上升.v<0时,物体③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0时,物体在抛出点【典型例题】例1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BC=,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3m/s、v2=6m/s,则:(1)物体经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vB为多大?(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2m/s2,试求AC的距离l.例2卡车原来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立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m/s时,交通灯恰好转为绿灯,司
6、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一半的时间卡车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的过程用了12s.求:(1)卡车在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2)开始刹车后2s末及10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例3 某人站在高楼的平台边缘,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不考虑空气阻力,取g=10m/s2.求:(1)石子上升的最大高度及回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2)石子抛出后到达距抛出点下方20m处所需的时间.【拓展训练】1.将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s内物体的( )A.路
7、程为65m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竖直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方向竖直向上2.某航母跑道长200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A.5m/sB.10m/sC.15m/sD.20m/s3.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m/s,第9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s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A.a=1m/s2,v9
8、=9m/s,x9=40.5mB.a=1m/s2,v9=9m/s,x9=45mC.a=1m/s2,v9=9.5m/s,x9=45mD.a=0.8m/s2,v9=7.7m/s,x9=36.9m4.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缘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的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