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检测 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检测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章末检测卷第34页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产品灰水足迹是反映在整个供应链中产品生产所造成的淡水污染指标。下图为某地1995—2009年各部门的灰水足迹统计图。据此完成第1~2题。1.该地1995—2009年间( ) A.农业部门灰水足迹持续不变B.生活部门灰水足迹持续下降C.生活部门灰水足迹降幅最大D.工业部门灰水足迹降幅最大2.图中生活灰水足
2、迹出现了上升趋势,原因可能是( )A.环境需求B.人口激增C.科技进步D.工业发展答案:1.D 2.A解析:第1题,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工业灰水足迹降低幅度最高,而农业和生活灰水足迹都有下降,但生活灰水足迹1998—2000年出现上升趋势。第2题,1998—2000年,生活灰水足迹出现上升趋势,是因为此期间人类的环境需求较强,人类生活对淡水的破坏性强。人工生态浮岛是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繁衍栖息的生态设施,它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学原理,降解水中COD、氮和磷的含量。它主要以塑料泡沫等材料为附着
3、物,其间种植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根系深入水中。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列能体现人工生态浮岛生态环境作用的是( )①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②根系吸附悬浮物质,改善水质 ③富集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④生产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人工生态浮岛能抑制水中藻类过度生长,其原因是( )①浮岛生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②浮岛占据了藻类的部分生存空间 ③浮岛微生物吃掉藻类 ④浮岛遮蔽阳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3.A 4.D解析:第3题,人工生态浮岛生长着绿色
4、植物,这些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对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有绿色植物就会有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会降解水中的污染物;绿色植物可以给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生产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不是生态环境作用。第4题,人工生态浮岛生物的根系能够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浮岛占据了藻类的部分生存空间,控制藻类生物生长;浮岛遮蔽阳光影响藻类生物光合作用;浮岛微生物不能吃掉藻类。环境效率是指在既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普通投入(资本、劳动力、水资源)和产出保持不变,可以实现的最小化有害投入(有害投入指排放的污水)与当前的有害投入之间的比率。环境
5、效率高表示现有技术条件下污染物可减少的程度比较低,此时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大幅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效率低表示即使不提高技术水平,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而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改善环境质量。读2013年中国各省环境效率分布情况图,完成第5~6题。5.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可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A.山东省B.湖南省C.山西省D.甘肃省6.从环境效率的角度分析,甲省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措施是( )A.提高技术水平B.大量外迁高污染产业C.调整能源消费结构D.调整产业结构答案:5.D
6、6.A解析:第5题,由题意可知,在既定技术水平条件下,环境效率越低,可以实现的最小化有害投入越少,减排的幅度越大,故选D项。第6题,环境效率高表示现有技术条件下污染物可减少的程度比较低,此时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大幅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故选A项。上海市在2012—2014年对PM2.5进行采样,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得出了来源构成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下面图1为上海市雾霾“元凶”来源统计图,图2为本地来源统计图。据此完成第7~8题。7.在本地排放源中,机动车、船、飞机、非道路移动机械等为流动源,而在流动源中污染排放“贡献”最高
7、的是( )A.机动车B.船C.飞机D.非道路移动机械8.与2012年相比,雾霾“元凶”区外来源有所上升,从原来的21.5%上升到约26%,说明上海市在充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还要( )①限制区外煤炭能源的使用 ②增加区外森林面积 ③加强区外重污染预警联动 ④加强区外污染联防联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7.A 8.B解析:第7题,上海市经济发达,交通流量大,汽车拥有量高,因此机动车的污染排放“贡献”最高。第8题,与2012年相比,雾霾“元凶”区外来源有所上升,说明上海市在充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上
8、,还要加强区外重污染预警联动和区外污染的联防联控。读某地四种不同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影响示意图(图中四条曲线所表示的是退耕还林、改良土壤、植被破坏、城市建设)。据此完成第9~10题。9.下列关于图中四条曲线代表的人类活动,对应正确的是( )A.①—破坏植被B.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