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

ID:29065704

大小:4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6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_第1页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_第2页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_第3页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_第4页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秋日赴阙[注]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 “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C.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D.尾联中的“帝乡”与题目中“

2、驿楼”照应,长安不远,作者心中又生出别样的情愫。E.第二句“长亭酒一瓢”蕴含着惜别的离情,与诗句“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渭城”传达的感情相仿。(2)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BD(2)①远近结合(由近到远)。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的“疏雨”,随山远伸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②化静为动(以动衬静)

3、。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解析 (1)B项,残云归岫,意谓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不是凄寒萧瑟;D项,应与“赴阙”相照应。(2)理解诗歌所写内容后,从远近、动静角度分析诗句即可。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人之军贺知章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注]忧。[注] 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汉喻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边塞险要。“绝脉塞”指长城险塞,“断肠流”指陇头流水,分别以“

4、绝脉”和“断肠”称之,使人感受到边塞的险要、荒凉、凄苦。B.首联颔联写送别。“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两相对照呼应,不仅加深了眼前的送别之愁,也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频繁。C.颈联写景物节候。“晴半雨”“夏先秋”,写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恶劣,同时“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情却有情”,表达挽留之意。D.全诗以时空传情。今昔相映,“复见”了“常经”,使“今别”再添“昔愁”;塞内塞外对比,塞内尚夏而塞外就已经有了秋意。无不言愁。E.这是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与“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

5、从题材类别上看是一致的。(2)尾联常为人称道,请你赏析尾联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CE(2)(示例)尾联是勉励之辞,诗人寄望戍边的男儿应像万里长城一样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让大唐不再有后顾之忧。“万里长城”既是写景,又是用典,妙在虚实之间。“万里长城”除写眼前景外,又暗用了檀道济的典故,在这里以长城比喻军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安全的关切和对至军戍边之人的期望。解析 (1)C项,“‘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情却有情’,表达挽留之意”错误。“陇云

6、晴半雨,边草夏先秋”是描写边塞的自然风貌,只是表示边关晴雨无常,气候寒冷,并没有包含作者挽留之意;E项,王维的《送杨长史赴果州》是送别诗,但不是边塞诗,表达的是希望朋友早日归来的感情。(2)赏析诗句就是要抓住诗句在内容情感上、表达技巧上、表达效果上的突出之处加以分析。尾联“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在手法上使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戍边之人寄予深切希望的情感。解答此题先要解释诗句的意思,再点明手法,然后指出表达效果。3.[2017·河南新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钱塘观潮施闰章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绝岸愁倾覆

7、,轻舟故溯洄。鸱夷[注]有遗恨,终古使人哀。[注] 鸱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据《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谏吴王夫差而被疏远、赐死。伍子胥临死时,嘱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或者把头割下来悬挂在南城门上,以便看到吴国的灭亡。吴王大怒,下令用鸱夷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投入钱塘江。后来伍子胥化为钱塘江潮潮神。(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表明作者是在雨中观潮,潮水来时,在迷蒙的雨点和潮水冲击下,海色随潮水展开。潮来时浪涛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极写潮水声势之大。B.颔联“声驱千骑

8、疾,气卷万山来”同时运用了比拟、夸张、视听结合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仿佛驱赶着千军万马,又仿佛将千万座山席卷而来的气势,惊心动魄。C.“绝岸愁倾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