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教学研究

市南区教学研究

ID:29041236

大小:416.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2-16

市南区教学研究_第1页
市南区教学研究_第2页
市南区教学研究_第3页
市南区教学研究_第4页
市南区教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市南区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市南区教学研究简报2007年第三期青岛市南区教育中心(总第5期)2007年9月校本研修专刊【理论前沿】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溯源——选自杨尚梅《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初探》……………………………1论教师的意识唤醒——选自姜勇、庞丽《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2全国校本教研实施现状调查报告节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校本教研课题组………………………………4上海校本研修现状探询——改编自《上海教育印象》………………………………………………7【区域视线】提升校本研修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市南区校本研修主题报告(节选)…………………………10附件1:市南区中小学校

2、本研修师范学校评估标准………………………………………23附件2:市南区园本研修示范单位评估标准………………………………………………25【学校伸展台】读书研修:在体验中感悟教育的真知——区实验小学、朝城路小学…………………27课题研修:在探求中发现研究的魅力——市实验小学、南京路小学…………………29课例研修:在细节中关注发展的过程——金门路小学、定陶路小学…………………31案例研修:在参与中提升教师的心境——新世纪学校、新昌路小学…………………33【信息快递】……………………………………………………………………3536【理论前沿】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溯源——选自杨

3、尚梅《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初探》一、目标性理论依据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应受教师教育目标的支配和制约,即旨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滋补”、“加油”、“充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的一种职后教育。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帮其“适应岗位要求”,对初级教师是帮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对中级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对高级教师是“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对主要问题深入研究”。这些个别目标集中指向共同的一点就是使教师提高和发展。我们在为不同职级的对象构建课程结构时,必须围绕教育教学目标来对教学内容加以选择、确定、配置和调控,这应该是构建课程结构的前提性依据。二、对象

4、性理论依据“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原则,今天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实施课程开发的原则。“按需施教”应是课程结构对象性依据的集中体现。概括地说,对于新教师、初级教师,“适应性课程”多一点;对于中级教师、高级教师,“研究性课程”多一点;而“发展型课程”几乎是各种课程结构中的主导元素,换句话说,这类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中的一种基本量。三、学习性质理论依据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教育者,必先受到素质教育。学习是一种具有目标明确和现实指向性的活动。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活的有机体能够与动的环境保持平衡,即“同形”,当有机体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这个“形”就出现某些

5、“缺口”或“缺陷”,脑的活动便有一种弥补“缺陷”、“完善”图形的倾向。这种填补“缺陷”的活动就是学习。四、人文性理论依据要构建合理有效的课程结构,还必须借鉴一些国外先进的人文理论。笔者认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这“三论”可作为构建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方法论,使我们注重课程结构的整体功能、系统功能、导向功能、创新功能。除此之外,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赞科夫的全新体系论、发展目的论,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都是可以借鉴的。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苏联巴班斯基的系统结构论。他的“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理论”和“个性全面发展综合施教论”,对我们从课程哲学层次上对课程结构作总体构想很有启发。如

6、他的“36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理论”中的低耗高效原则,对我们构建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宏观构思和审定微观,能提供极其有效的理论营养。除上述的一些依据之外,素质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和其他一些相关的教师教育文件,也是指导我们构建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理论依据。论教师的意识唤醒——选自姜勇、庞丽《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近年,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许多学者强调,必须关注、倾听教师的声音。教师发展,已从重视教师的各种知识与能力,转向关注教师内在自主性的生成,特别是专业意识的提升与自我觉醒。专业发展,不仅仅是各种客观、可见的物质实体,而且更是主观、内隐的精神世界。教师的

7、意识觉醒,已被视为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甚至是关键要素。教师意识的唤醒有其重要的知识论、实践论与主体论基础。一、个体知识:教师意识唤醒的知识论基础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仅是客观的、公共的,而且更是个人的,它是一种个体知识。知识存在于每位教师的“心”中,对于同一种教育现象,每位教师都有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建构了对事实的不同认识。在后现代知识观的视野中,教师能够以自身的观念为出发点,积极地去理解这些知识,在构建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改造自身的观念。“从新的眼光来看,教师不能视知识为理所当然。为使其再次产生意义,他必须根据他有所改变的经验,来诠释并重新组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