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秋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1观察右图,从图中可以汲取的历史信息是( )A.汉代纸已成为最流行的书写材料B.至迟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纸很珍贵,只能用来绘制地图D.中国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出生在天水解析本题可使用排除法。A项错在“最流行”上,C项错在“只能”上,D项的推断本身错误。答案B2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
2、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活版”是指活字印刷术,其发明于宋代,A项错误。“活版”之前有雕版印刷术,也不是“均用手抄”,B项错误。“活版”最早使用胶泥活字,C项错误。因此,答案为D项。答案D3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
3、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弓、火箭、火炮、干柴等物望山下势放……一会家(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D.明代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解析火药武器在中国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而题干中的作者生活于明代,此时火药武器已经广泛使用,所以并未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故B、C两项错误。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D4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古人云:‘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
4、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解决衣食问题B.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更好解析题干材料中作者强调广种树木,可以防止自然灾害,可以解决衣食问题,还可以用来交换所需的其他物品,最终实现“久远之利”,即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A、B、C、D四项,B项最符合题意。答案B5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 )A.《黄帝内经》B
5、.《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解析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该书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答案B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中国古代科技在理论上贯穿天人合一、道、气等唯心思
6、想,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故选A项。答案A7“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这句话所反映的文学体裁的突出特点是( )A.句式自由灵活B.铺陈排比,辞藻华丽C.称为“长短句”,可配乐演唱D.使用章回体裁解析题干语句出自汉代司马相如所写的汉赋。汉赋的特点是铺陈排比,辞藻华丽,故答案为B项。答案B8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出唐代诗人李白诗歌的( )A.现实主义追求B.浪漫主义色彩C.现代主义风格D.古典主义格调解析李白的诗歌描绘出了庐山瀑布由上而下倾
7、泻的磅礴气势,充满了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答案B9“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市民阶层壮大B.农民娱乐的需求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D.宫廷贵族的消遣解析题干中的这种艺术形式是词,它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市民阶层的壮大,故A项正确;B、C、D三项皆不是根源,故排除。答案A10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镇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8、)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