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5周)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5周)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含解析)

ID:29015682

大小:2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6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5周)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含解析)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5周)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含解析)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5周)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含解析)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5周)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含解析)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5周)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5周)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017年高考北京卷】例文略。参考9月18日典例部分。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参考答案】表现:①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②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③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试题分析】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所谓“作品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结构、线索、脉络、层次与

2、段落过渡照应、开头与结尾。文章的结构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这里的思路是指作者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写作思路的体现,而考题也是以要求考生分析思路为考查形式的,一般包括:①划分文章的层次。②理清思路,概括各部分内容。③分析文章结构特点。④鉴赏谋篇布局的特点。散文阅读是从阅读开始的,不是从做题开始的。而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通读全文,把握主旨(题)。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对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1.分析作品结构(1)考查形式:主要是行文段落类,即针对文章中句段

3、的作用命题。①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②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①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明确答题的方向。②明确句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如结构上的作用:开头段:开篇点题,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

4、无穷。2.概括作品主题(1)考查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2)解题思路:①尽可能利用原文词语。②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要点。(3)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①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出文章主题。②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关于鲁迅邵燕祥雪后兼之以凛冽的寒风一扫,今天北京的天空又像几十年前一样蓝了。只是缺少一二风筝在晴朗的天

5、空浮动。我十岁内外读了鲁迅的《风筝》,我就觉得我像是他的那个小兄弟了。从那时起,我总把他当做謦欬相闻的同时代人。有时候我以为我理解了他,有时候发现我完全没有理解他。我仿佛看到他脚着黑胶鞋,从西城到东城,蹚着北京的黄土路,又从东城到西城,走过大半个北京:这在毒日头下有无辜者“示众”的首善之区,这经历过“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的首善之区!一个踽踽独行者,一个荷戟独彷徨的猛士,也许不期求世俗的所谓理解吧。他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他视为知己的,是瞿秋白。他是思想者,却奉还“思想界的先驱”的桂冠,更掷还“青年导师”的帽子。他冷笑着接过“堕落文人”的谥号,自署曰“隋

6、洛文”。他也的确不愧为“从敌人的营垒中来”的“世故老人”,他早看透有人惯于拉大旗作虎皮,或拿麒麟皮掩盖马脚,也看透名人死后必有人抢孝帽,谬托知己。对那些树他为旗帜的人,他至少会投去怀疑的眼光吧。没有经过浮沉起落带来的世态炎凉,如鲁迅少年时小康之家家道中落后人情的冷暖,不可能理解鲁迅为什么“白眼看鸡虫”,对某些他所蔑视的人,连眼珠也不转过去。没有经过同行者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颓唐有的落伍,没有目睹同是青年人“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就不可能理解鲁迅为什么说“名列于该杀之林则可,悬梁服毒,是不来的”,那样“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没有“横站”着迎接过来自几面的

7、明暗的攻击,没有在草间独自舔过伤口,就不会懂得为什么鲁迅至死也“一个都不宽恕”。没有在“无声的中国”感受到如被囚禁于铁屋、于古墓的痛苦,就不懂鲁迅为什么呼唤敢哭敢笑敢爱敢恨敢骂敢打的人,为什么主张“能憎才能爱,能杀才能生”;没有体会过“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幻灭,就不懂鲁迅为什么首肯于“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为什么预见到几乎每一次改革后的反复和掺杂,并指出中国的文化是个染缸,能够征服和俘虏原先的战士。惟思想者为痛苦,惟清醒者为痛苦。鲁迅却绝不虚伪;不以自欺来逃避痛苦,也不以假话去安抚别人。鲁迅向烦他撰文代寡母请求旌表的乡人说:“你母亲贞节不贞节我怎么知道?”

8、不能这样说真话的聪明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