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006875
大小:495.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15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家庭手工纺织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家庭手工纺织业张晓玲内容提要: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家庭手工纺织业的发展,开辟了边区通往工业化的新道路,延续了近代手工业,构成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中国经济现代化。在战争背景下,其发展呈现区域化、传统化、市场化和技术有增长无发展等特征。在近代手工纺织业发展进程中,尽管传统要素一度被抛弃,但仍构成抗战时期边区手工纺织业发展的根基。边区政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手工纺织业发展、传统力量延续的关键动力。历史证明,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市场化与工业化需同步前进,尊重传统要素、注重传统的延续性亦至关重要。关键词:抗战时期晋绥手工纺织业
2、工业化关于近代乡村手工业,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成果。其中,关于江南、华北乡村手工业史的研究较为丰富,其他地区则较为薄弱。参见彭南生:《近50余年中国近代手工业史研究述评》,《史学月刊》2005年第11期。就研究时段看,学者论述主要集中于抗战前,较少关注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手工业。乡村手工业一直是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研究的薄弱之处。(李金铮:《近20年来华北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研究述评》,载《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71页。)据笔者管见,目前关于抗日根据地手工业,仅黄正林和光梅红分别对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手工业进行过考察。
3、(黄正林:《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手工业》,《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光梅红:《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手工业研究》,《晋阳学刊》2008年第4期。)陈廷煊的《抗日根据地经济史》一书对根据地家庭手工业有所涉猎,但因其是宏观、整体性研究,故而对于家庭手工纺织业未作深入探讨。(陈廷煊:《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就学术观点看,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手工业经济的变化,虽然部分学者仍持“衰退论”,但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的延续和发展已基本成为学界共识,只是手工业延续和发展的动力仍需突破。参见李金铮:《传统与现代的主辅合力:从
4、冀中定县看近代中国家庭手工业之存续》,《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年第4期;史建云:《论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兴衰问题》,《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3期。自古以来,手工业就是乡村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在抗日根据地亦十分重要。抗战时期根据地的乡村手工业以纺织业较为普及。中共非常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发展根据地的手工纺织业是中共进行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根据地手工纺织业,学者注重考察妇女纺织运动,侧重探讨其政治意义该方面成果主要有:张国祥:《论山西妇女纺织运动》,《经济问题》1982年第9、10、11期;刘萍:《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纺织运动
5、的考察》,《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2期;刘晓丽:《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妇女纺织运动》,《晋阳学刊》2005年第3期;许淑贤:《抗日战争时期妇女纺织运动及其意义——以山西省武乡县为例》,《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第3期。,甚少从手工业经济史视角进行分析。就研究方法看,已有研究侧重使用传统史学的研究方法,与其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使用虽然已广泛展开,但仍显不够。从总体看,整个抗日根据地史的研究方法亦存在此不足。总体来看,从经济史视角对抗战时期根据地手工纺织业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目前仍较为罕见。这与根据地手工纺织业在中国工业化中的作用和地位极不相称。基
6、于上述几点,本文拟梳理相关资料,勾勒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家庭手工纺织业家庭手工纺织是边区手工纺织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参见晋西北行政公署:《关于发展纺织业的决定》,《抗战日报》1943年9月2日)。本文所讨论的家庭手工纺织业,不包括工厂、机关和部队的纺织业。发展的基本概况,运用经济学相关研究方法对边区手工纺织业进行15分析,以期验证中国传统手工业在抗日根据地的延续和发展,展现中共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进行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历史图景,试图从理论和方法上拓展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研究的新视野。一、近代手工业的延续:边区家庭纺织业的发展在分析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时,学者常
7、以手工业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如河北高阳、定县、宝坻等织布区、山东潍县织布区、江苏通海织布区、山东平湖针织业区、环太湖蚕丝业区、华南缫丝业区为例,并把日本侵华战争当成近代手工业发展变化的重要分水岭。事实上,抗战后,在广大的抗日根据地,手工纺织业以一种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姿态继续向前发展。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手工纺织业发展表现出快速扩张、分布较广但不平衡的特点。(一)快速扩张由于特殊的政治和宏观环境变化,1941-1945年边区手工纺织业经历了快速扩张时期。这时期,织机、纺车、纺织妇的数量几乎都从零开始得以数倍、甚至数十倍增长。晋绥边区属高寒山区,农业、手
8、工纺织业并不发达。据资料显示,抗战前,许多妇女衣不蔽体;不少十多岁儿童严冬还赤裸着身体。临县一农家无衣无被,用一件烂皮背心一连包养大三个小孩。群众穿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