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与除法的案例片断——分桃子(二年级上册).doc

分一分与除法的案例片断——分桃子(二年级上册).doc

ID:29003871

大小:1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5

分一分与除法的案例片断——分桃子(二年级上册).doc_第1页
分一分与除法的案例片断——分桃子(二年级上册).doc_第2页
分一分与除法的案例片断——分桃子(二年级上册).doc_第3页
分一分与除法的案例片断——分桃子(二年级上册).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分一分与除法的案例片断——分桃子(二年级上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一分与除法”的案例片断——分桃子(二年级上册)情境描述认识平均分“同学们见过拔河比赛吗?”“见过。”“我们班也要组织两队进行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多拉’队的站在这一边(指讲台右边),愿意参加‘蓝猫’队的站在这一边(指讲台左边)。”统计出‘蓝猫’队有11人,‘多拉’队有13人后,老师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就按这样组成两队来比赛,你们满意吗?”老师问。“不满意。”“这样的比赛公平吗?”老师又问。“不公平。”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们队(多拉队)要分给我们一人。”“两队各有12人,就是分得‘同样多’。我们给每队

2、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平均分’。”老师边说边板书:“同样多”、“平均分”。接着,老师先后请两位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又通过实物投影仪先后展示如下两种分物操作的结果,由学生来判断它们是否平均分;并把不是平均分的改变成平均分。图1图2学生的应答和表现都得到了老师的赞赏:“了不起,一下子你们就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动手分一分“你们想不想动手分一分东西呢?”老师提出第一个分桃子的问题:“8个桃子怎么平均分给猴大哥与猴小弟呢?”每个同学可以利用8张桃子图片,动手分一分。学生很快就分好了。四个

3、孩子先后上实物展台边演示边介绍他们不同的分法:第一个孩子:“先分4个给猴大哥,再分4个给猴小弟。”第二个孩子:“第一次先分2个给猴大哥,分2个给猴小弟;第二次再分2个给猴大哥,分2个给猴小弟。”第三个孩子:“我是一个一个地分,猴大哥1个,猴小弟1个,这样分4次把桃子分完,猴哥猴弟都分到4个桃子。”第四个孩子:“第一次先分3个给猴大哥,分3个给猴小弟;剩下2个再分给猴哥猴弟各1个。”对上述每一种分法,老师都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时,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的分法:“猴大哥让猴小弟,所以猴大哥分3个,猴小弟分5个。”老师也

4、给予他鼓励,但提醒他要“平均分”。老师又提出第二个分桃子的问题:“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猴爸、猴妈、猴大哥与猴小弟,该怎么分呢?”交流的时候,有的学生是2个、2个分的,有的是1个、1个分的。但有一个学生注意到了平均分给2人与平均分给4人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分法:“猴哥分到的4个桃子中拿出2个给猴爸,猴弟也拿出2个给猴妈。”老师提出第三个分桃子的问题:“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要怎么分呢?”一个学生说:“先分给每个小朋友1个桃子;剩下的3个桃子,可以切开,每人分给半个桃子;最后把剩下的半个桃子切成5

5、小块,每人再分给1小块。”另一个学生说:“剩下的3个桃子,每个都切成5小块,每个小朋友可以再分到3小块。”“行。”老师在肯定他们分法的同时,反复强调:“切桃子时,每一块要同样大。”最后,老师问:“每人先分1个,剩下的3个不分了。这样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是。”学生应答。老师总结道:“平均分有时刚好分完,叫没有剩余的平均分;有时有剩余,叫有剩余的平均分。”(上述教学片断的视频大约19分。)评析或建议⒈这个教学片段创设了“拔河比赛”的游戏情境的目的是什?有必要吗?创设“拔河比赛”的情境,能够唤起学生“游戏公平

6、”的意识,从而引入平均分的概念。但这个教学设计存在一个问题,即把学生对“平均分”的认知与学生“分一分”的实际操作分开,这样的设计似乎沿袭以往的“先知识,后应用”的教学思路。新世纪(版)“分一分与除法”单元的编写特点与意图,是把把学习计算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把“平均分”、“除法”都作为思维对象,通过大量的思维操作去把握它们的结构。结合“分桃子”、“分小鱼”、“分骨头”等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过程,反复体验“平均分”这个思维对象的结构就是“分得各部分一样多”或“分得各部分同样多”。获得这种体验才是学习除法

7、的根基,把“平均分”作为知识点,给“平均分”下定义是没有必要的。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把认知发展看作概念的获得,但弗赖登塔尔不以为然。他说,通过概念获得的认识只是一种表面的认识。“不幸的是,教学概念看起来比纯粹的教学更加尊贵,教学概念好像是创造了可以对所学的是什么增加了更多理解的假象。”在他看来,我们得到对现实把握的有效途径,是通过结构化而不是概念的形成。他说,“对于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情况来说,教与学的基本的最终目标是思维对象。我特别喜欢这个术语,因为它可以被外推出另一个术语,描述这些对象是如何地被掌握的,这

8、另一个术语叫做思维操作”。弗赖登塔尔现实数学教育的思想,对我国数学新课程有很深刻的影响。⒉教学片段中“分桃子”的教学设计与教材中“分桃子”有什么不同?教学片段中的“分桃子”,要求学生用8张桃子的图片代替8个桃子进行平均分,先平均分成两份,再平均分成4份,最后平均分成5份。显然,是把“分桃子”的实际操作作为“平均分”概念的应用来处理的。这里,3次平均分的对象都是8个“桃子”,这种设计可能会提高教学效率,但却显得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