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序列线性规划和自由尾迹方法的直升机旋翼性能优化技术研究-蔡伟-4

基于序列线性规划和自由尾迹方法的直升机旋翼性能优化技术研究-蔡伟-4

ID:29001974

大小:237.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5

基于序列线性规划和自由尾迹方法的直升机旋翼性能优化技术研究-蔡伟-4_第1页
基于序列线性规划和自由尾迹方法的直升机旋翼性能优化技术研究-蔡伟-4_第2页
基于序列线性规划和自由尾迹方法的直升机旋翼性能优化技术研究-蔡伟-4_第3页
基于序列线性规划和自由尾迹方法的直升机旋翼性能优化技术研究-蔡伟-4_第4页
基于序列线性规划和自由尾迹方法的直升机旋翼性能优化技术研究-蔡伟-4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序列线性规划和自由尾迹方法的直升机旋翼性能优化技术研究-蔡伟-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十六届(2010年)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基于序列线性规划和自由尾迹方法的直升机旋翼性能优化技术研究蔡伟赵小全吴奎发(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工程技术部,景德镇,333002)摘要:基于序列线性规划和自由尾迹方法,建立了一个适合于直升机悬停状态旋翼性能优化计算的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以四片桨叶模型旋翼为算例,对优化前后桨叶扭转角和环量值分布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本文建立的优化方法对旋翼结构进行优化,可在保持旋翼拉力不变的情况下,显著减小旋翼消耗的功率。最后,文末给出了几点有意义的结论。关键词:直升机,悬停,自由尾

2、迹,旋翼性能,优化引言直升机的旋翼(气动)性能对它的飞行品质、可靠性和舒适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优化旋翼结构以改善其性能是直升机界非常重视的问题[1]。在实际的旋翼系统设计过程中,首先常常只确定旋翼的总体参数(例如,桨叶片数,半径等),而桨叶的具体结构参数(例如,弦长,扭转角,尖削值等)的确定,则需要通过不断地进行尝试以达到性能规范要求,这是一个耗时且繁琐的过程。若能在准确计算旋翼性能的基础上,通过选用某种优化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分析,那么旋翼系统的结构设计过程将得到简化。因此,开展直升机旋翼性能的优化技术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旋翼性能优化分析的首要前提

3、是对旋翼性能的准确计算。在过去,计算旋翼流场及性能的常用方法是动量理论、固定尾迹方法及预定尾迹方法,但它们因各自的局限性很难在旋翼流场分析中得到有效应用[2]。而自由尾迹方法具有良好的旋翼尾迹形状模拟能力,是一种更准确且物理上正确的方法[3]。此外,选择一种满足具体问题的优化算法同样重要。选择算法的首要条件就是它的鲁棒性和有效性,单纯形法[4]可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计算旋翼性能的关键在于对其尾迹结构的捕捉[5]。为此,本文拟采用反映旋翼尾迹剧烈收缩效应的松弛类自由尾迹方法,对悬停状态的旋翼尾迹结构进行捕捉并计算此状态的旋翼性能。其中,采用二阶升力线模型模拟

4、桨叶空气动力的作用,而尾迹模型则采用当今国际上应用较多的卷起桨尖涡模型。在计算旋翼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序列线性规划方法对旋翼性能进行优化分析。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国外开展的旋翼性能优化计算主要集中在悬停状态,这是因为前飞时需考虑的旋翼参数较多且敏感所致。而在国内,对旋翼性能进行优化分析的工作开展很少。因而,本文通过耦合序列线性规划和自由尾迹方法对悬停旋翼性能进行优化分析是一种新的尝试。1计算模型和优化方法1.1桨叶气动模型和尾迹模型采用二阶升力线模型模拟桨叶空气动力的作用,桨叶附着涡布置在四分之一弦线上,而相应的单元涡格控制点则布置在四分之三弦线中点处。

5、每一小段桨叶附着环量规定为常值,它们沿桨叶径向的变化引起尾随涡在桨叶后缘拖出,并以当地速度自由移动。而桨叶附着环量沿旋转方位角的变化则引起脱体涡的逸出。在本文建立的卷起桨尖涡模型中,忽略桨根涡对空间点诱导速度的贡献,只计入桨尖涡的影响,并且桨尖涡的卷起服从Betz卷起规则[6]。135将整个尾迹模型分为近尾迹和远尾迹部分。近尾迹由尾随涡和脱体涡构成,而远尾迹为向下游运动的桨尖涡。旋翼下洗流场中空间点的当地速度包括由桨叶附着涡、尾随涡和桨尖涡共同诱导产生的速度。旋翼自由尾迹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完全自由地在流场中移动(如图1所示)。图1卷起桨尖涡旋翼自由尾迹模型

6、示意图涡线定位点的当地速度是自由流速度和定位点诱导速度的合速度,即(1)采用有限差分方法离散涡线控制方程之后,进一步对其进行数值迭代求解,迭代方法选用由赵景根等人[7]提出的“预测-校正-松弛”组合迭代方法。1.2旋翼性能的求解方法直升机悬停状态下旋翼消耗的功率主要包括诱导功率和型阻功率,即(2)式中表示悬停状态下旋翼消耗的总功率。得到桨叶各段的附着环量后,便可确定桨叶剖面的气动力,进而求出旋翼拉力和扭矩。由Joukowski定律,桨叶单位长度上的升力为(3)式中,为空气密度,是剖面来流速度,是第段桨叶微元的附着涡环量值。由此,将各剖面升力分解得到翼型拉力

7、并沿展向求和,即可确定旋翼的拉力。将剖面升力与到旋翼轴的向量做矢积,并取平行于旋翼轴的矢积分量进行求和,即可得到诱导功率。查询相关二元翼型数据表确定桨叶剖面型阻系数,并求解相应的剖面型阻,从而求和确定旋翼的型阻功率系数。1.3旋翼性能的优化分析方法由于桨叶面元的法向诱导速度来自附着涡、尾随涡和桨尖涡的共同贡献,并要求满足面元法向合速度为零的边界条件,且尾迹形状收敛。悬停旋翼性能中的拉力和诱导功率均可由各桨叶微段的环量值线形表达,而型阻功率所占的比例较小,也可作近似的线性处理。至此,可近似将悬停旋翼气动性能线性表达为(4)其中,为桨叶各分段的环量值,和分别为

8、相应的计算旋翼功率和旋翼拉力的影响系数矩阵。在讨论优化问题前,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