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001166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5
《二十四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二十四柳子厚墓志铭(韩愈)[题解]这是唐朝韩愈为他的好友柳宗元写的墓志铭。韩愈(768-824),柳宗元(773-819),韩愈写过若干墓志,其中有谀墓之作,也有颇言真情实感的文字。韩愈,字退之,名(“愈”表示进取)与字(“退”)的意思相反。名字的关系或相同或相反,如诸葛亮,字孔明,相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与韩愈同时代,是著名的文学家,二人同名。但在政治上属两个派别,柳宗元是王叔文集团的重要成员,属革新派。韩愈与柳宗元虽然政治观点不同,但对柳的为人品行、文学成就是仰慕、称颂的,一连写了三篇文章:《柳子厚墓志铭》、《柳州罗池庙碑》《祭柳子厚文》,其中
2、墓志铭是最好的一篇。墓志铭:墓志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碑志类。碑志是指为了刻镌在碑石上而写的文字。这种文体起源很早,秦朝有李斯作的泰山刻石、瑯琊刻石等。碑志最早是用来封禅,也用来记叙碑记主人的功绩,后来渐渐山川、城池、宫室、庙堂、古籍、风土等有关的记叙也可以刻在石上。此外,为了能够长久地纪念死者,也常在碑石上刻文,埋入圹中或树于墓表,称为墓志铭或墓碑。总的说来,碑志文大都是记事记人之作。“墓志铭”,“墓”指墓穴。“志”,即记,大致相当于死者的生平传记。“铭”,本指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后来泛指刻在金石等一切器物上的文字,这里指对死者悼念与赞颂的文字。“墓志铭”是
3、埋在墓中记录死者生平的刻石文字。封建时代,后人为了让死者世代受到祭祀,就将他的家谱、事迹等刻成石碑,树在墓上,这就是“墓表”。墓表在秦兴起,盛行于东汉。三国时,曹操曾下令禁止厚葬和立碑,人们就变通地埋在墓中。后晋武帝司马炎废除禁令,刻石之风又兴盛起来,又在墓前立碑,墓中则仍埋碑。墓志铭由两块大小相仿的石块组成,下底上盖,底刻“志”和“铭”,盖刻标题。墓志铭分两部分,一是“志”。为散文,无韵,按照年代顺序叙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一是“铭”。为韵文,是概括全篇、对死者的悼念、颂扬或安慰之辞。“志”本是为“铭”服务的,但后来“志”的篇幅越来越长,铭文反而变得短小,地位也
4、不重要了。而本文的铭文只有一句,而且无韵,是一种变文。“墓志铭”常只写死者的功德,这一方面因为死者家属要光祖耀宗,另一方面因常请名人撰写,要给报酬(即润笔费),有人称之为“谀墓”(如:东汉蔡邕工篆、隶书,常被人请写墓志铭,他承认其中只有一块写的是问心无愧的)。但本文是韩愈充满感情写的对友人的怀念。[课文分析]第一段:本段写柳子厚家族的世系。写世系有选择,第一这个祖上的人要官大,以显示死者家族门风的不凡;第二写家族祖上人的忠良之臣,以表明死者的好品德都是从祖先继承而来的。本段先交代死者的姓名,叙述他家族的世系、渊源,这是墓志铭的固定格式,一一列出其家族中最有名的
5、祖先来显示死者的荣耀不凡。因为血缘关系是封建社会统治的最主要的内在形式。子厚,讳(见下补充)宗元(古人相见称字而不称名以示尊重)。七世祖庆(封建宗法制度,一个人在宗族中上推四辈,下推四辈的称谓是:高祖——曾祖——祖——父————子——孙——重孙——玄孙。写世系突出两点:1、官职显赫、门风不凡;2、中正不阿的品质是有继承性的),为(担任)拓跋魏(北魏)侍中(皇帝左右负责宫殿奏事、掌管车马服饰的官,位同宰相),封济阴(济水南岸,现在的地名:淮阴、江阴等。山南水北叫“阳”,山北水南叫“阴”)公(“封济阴公”对此事有争议。后人疑此有脱文,或韩愈记错了,因为根据史书记载
6、,“济阴公”是柳庆之子柳旦(柳宗元的六世祖)进入北周后被封的爵名)。曾伯祖奭,为唐宰相(“宰相”作为官名,是辽代才开始的,这里实指中书令,相当于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高宗朝”是“死”的补语,省略介词“于”,是死于高宗朝义,在高宗的朝代时死去。与“吃食堂”、“写黑板”的语法结构相同)。皇考(指柳宗元的父亲柳镇。“皇”,伟大的意思。“考”,指已经故去的父亲。“考”本义为老,从甲骨文字形看是,是一个人长发,弯腰拄着拐杖。由年长的引申为死去的父亲。《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以事母”是介宾结构
7、,做“弃”的原因状语,“太常博士”是“弃”的宾语。“以”,介词,表原因),求为县令江南(“江南”是“为县令”这个动宾结构的地点补语,即“求为县令于江南”,结构与“死高宗朝”同)。其后以不能媚(取媚、巴结)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任命)侍御史(宦海沉浮)。号为刚直,所与游(所字词组,“与游”做“所”的定语。“与”,结交,亲附)皆当世名人。补充:“讳”。姓名的避讳不限于这种文体,一般有几种形式:1)换字:换同音字或同义词。秀才——茂才(避刘秀),正——端(嬴政)汉避高祖刘邦讳,改“邦”为“国”,“邦”与“国”成为异文。《大雅·文王》“万邦作孚”,《礼记·缁
8、衣》引《大雅》、应劭《风俗通义·三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