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doc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doc

ID:29000769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5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doc_第1页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doc_第2页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doc_第3页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doc_第4页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一新教材: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1已经学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必修2的切入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已经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体会到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必须通过一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去理解。[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

2、区的史实,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通过社会调查,学习认识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通过感受改革开放初期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通过影象资料再现历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帮助思考。通过各种方

3、式创设情境,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在上一节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基础上,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0年间的改革开放的成就,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开创意义、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经济特区等重大历史事件展开。本课内容分为三个目:工作重点的转移:第一,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第二,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改革的步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安徽小岗村农民揭开农村改革的序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实行以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生产责任制,现代化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它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主要采取了三步重要决策,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的实施,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和影响了广大内地的经济建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邓小平的画面,引导学生回忆邓小平一生的丰功伟绩导入新课。[推进新课]: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出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片,并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资料片:全会有哪些重大决策?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

5、全会首先解决好思想路线,在全会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是“重新确立”?政治路线,“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全会上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通过表格来引导学生分析党的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背景内容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组织

6、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伟大决策:改革开放。以上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要的决策。讨论分析第二个问题,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教师概括如下:(1)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2)开始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中心(3)它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原因:合作研究出示材料: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

7、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主要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材料中所说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指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我们必修2主要学习的是经济史,所以我们主要下面主要学习是经济体制的改革。让学生思考:这场改革为什么会从农村开始?引导学生分析后,然后总结:首先改革前农村的经济体制是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其次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占人口总数80%,农业不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