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000645
大小:60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5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的谈话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背景内容第一次大革
2、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学习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对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有了初步的学习,具备了一定基础知识,但是他们在对历史学习的分析概括的综合能力上与高中历史的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鉴于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利用太多的时间由学生去搜集或者查询资料,因此,这节课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教师最好能查找并引用一些
3、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整理运用到课程当中,从而达到加强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学生在必修1已经学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必修2的切入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已经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体会到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必须通过一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去理解。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目标: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2.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3.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4.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
4、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5.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德育目标1.“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使国民经济得到较快恢复。2.通过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否定,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学习,培养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通过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我国历
5、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高尚情操。能力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思考“文化大革命”给中国革命和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和损失,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和关于真理问题讨论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再现再认历史的能力。2.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结合改革开放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使我们理解“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一深刻的主题。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当代一些重大问题,提高学生阐释历史的能力。3.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讨论:“
6、‘文革’结束后中国应向何处去?”,提高他们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历史意义、经济体制改革。2.教学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3.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4.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5.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多方面收集材料(图书馆、网络、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等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情况,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结合学生收集
7、的资料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探讨、师生交谈等形式。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要求学生讲述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的30年来我国的巨大变化,及自己的感受。播放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创设历史情境,营造轻松的欢乐气氛,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带领学生融入历史,走进历史。讲授新课:一、工作重心的转移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历史背景①20世纪50-70年代以来的经验教训;②“文革”的结束;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可以利用课件展示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
8、先从直观上感受这次会议;(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1)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改革开放决策:提高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思想方式;肯定权力下放原则、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3.十一届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