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958211
大小:7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5
《六年级语文上册6.开国大典(1)教案语文s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开国大典【教材分析】 1.《开国大典》是语文S版第11册教材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为人文主题,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排比句的作用”等为语言训练目标。 2.《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文章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突出了开国
2、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 【学情分析】 1.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对于文章的结构、其中的一些描写,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学生在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排比句,对它的特点和用法有一定的了解,并曾经尝试进行排比句的造句练习,但在本文的教学中要更加明确其含义和用法。 2.通过查找资料、亲身体验,学生们对国庆节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班内部分学生参与了国庆六十周年的检阅训练,对国庆节有着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这些都有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3.但是由于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再加上六十年前人们对于
3、祖国成立的感受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较难为学生所理解。 4.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点更多地是在对开国大典相关的历史知识、人文知识的了解当中,要调动学生课前阅读相关资料的积极性以及养成在预习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选择地对相关知识进行筛选和整理,会促进课堂上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1.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
4、一难点,我在课前鼓励学生查找与开国大典相关的历史、人文资料,并有目的、有选择地对相关知识进行筛选和整理。 2.结合学生已有的对于国庆节的认识,联系当时的历史、社会、人文背景,采取文字体验、历史图片、视频欣赏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同时借助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创设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3.让学生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词语品读感悟,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对于文章当中的重点词语采取换词体会感情的比较阅读方法,加深学生的恰当使用词汇的感悟。【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2.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3.
5、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4.合理利用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借助图片、视频等形象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体会。5.通过运用多种朗读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难点】品味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指导意见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1.聆听《义勇军进行曲》
6、 相信这首歌曲你们都非常熟悉,谁给大家介绍介绍?(国歌田汉词、聂耳曲)师: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第一次在祖国的上空高高飘扬,也就是那一天,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一天,人们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天安门广场。2.出示课题,理解题意[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2)解释课题:开:起始;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开国大典: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郑重举行的仪式。1.聆听《义勇军进行曲》;2.齐读课题。以歌曲导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约15分钟)a.通读课文2~3遍
7、,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小组交流讨论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2.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小组讨论思考,在锻炼阅读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三、朗读赏析、细读感悟。(约15分钟)◆自由读课文.1.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