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道宗金丹之秘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道宗金丹之秘浅谈作者:刘紫轮道学源远流长。据道书载,自盘古起,次元皇、天皇、地皇、人皇、尊卢、句娄,赫胥至太连,历经二万余年,是为中古。太连之后,天地改运,伏曦生于一元之始,承续道统,次后女娲、神农、燧人、祝融、黄帝、少昊、颛顼、尧、舜、禹、汤,又历二万余年。大道代代相承,一脉禅连,世人稀有能闻。直到周初,老子大阐道法,道始广开天下,世人始有闻道者,待及汉晋唐宋元明清各代,道已普行天下,这期间,一些高真,如少阳、阴真君、正阳、纯阳、海蟾、希夷、火龙、三丰等接踵而出,许多丹书典籍也不断问世。纵观古
2、今,道学在我中华史册上,是一页掀过一页。当今,修炼仅停留在却病强身习武和一般的养生范围,则又失去修炼之真正精魂。可想而知,修炼向高层次高境界进展,则是必然之趋势,也是所有学人的共同心声。何谓高层次高境界。目前传出的所有修炼之法,观其实质,皆未超出中低层次范围。有些传授者,往往一接近上乘之边际,就又缩头而回,或含混而过,这也许是天机不可泄漏吧!所说上乘者,道宗金丹功是也,此乃无上之法。天皇真人曰“夫长生仙方唯有金丹。”老君曰:“修仙大要在于金液还丹,子不得此,徒自苦也。”菩提祖曰:“玄玄玄,道最玄
3、,莫把金丹做等闲,不遇真人传至道,空言口困舌头干。”还记得四十年前老师之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铅汞阴阳不足求,唯有金丹是根宗。”祖祖之言皆如此,都道出了金丹乃是大道之端的,也说出了此道至玄至秘,不容轻传,纵然千言万论,说得口干舌燥都是空言,而金丹大道其实至简至易,至妙至真,并非象一些人将其说得那么一般。要知真正金丹da法,则独门独类,自有一着先机,捷路直入,直超三乘,与其别的丹法本无相关,不论筑基、结丹、育化等,都有本质的不同,一句话,只有金丹才是进入古人所说的仙佛之境地。提起“金丹”这个名
4、词,人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大凡修真之人都志在探寻于此。考览丹书道典,追溯金丹之学,当远出黄帝之前。据道书载,黄帝到峨嵋山问道于天皇真人,真人告曰:“夫长生仙方唯有金丹,守形却恶则唯有真一,故古人尤重之也。”九鼎丹经载:黄帝丹成,著九鼎丹经以传玄子,戒之曰:此道至重,必以授贤,尚非其人,虽积金如山,勿以此道告之也。元君者老子之师也,元君丹成,著丹经九篇以传老子,告之曰:“上三篇不可传授,中三篇不可尽传,当沉之于三泉之下。”此经正是《太清上经》也。老子丹成以传金母,诀之云:“修仙大要在于金液还丹,
5、子不得此,徒自苦也。”金母传白云,白云传少阳,少阳传正阳,正阳传纯阳,纯阳传海蟾,海蟾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祖祖相承者皆此金丹之道也。然金丹之学在唐代之前为世所闻者皆指外丹,而金丹内炼之秘则世人稀有能闻者。宋元以后及至明清,论及金丹内炼的书籍屡见不鲜,然观其所有丹书典籍,真能揭开金丹内炼之秘者少,惑误后学者多,或显于相而隐于理,或显于理而藏以法,或指南说北,指东说西,种种譬喻,露见枝条隐藏本根,致使金丹内炼之学一直被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不是个中人难识个中情,不得真师口诀难窥其真秘,真
6、可谓是天机不可泄漏也。然天机非不可泄也,时运未至道运末开也。正值这昌明盛世,一元复始,人类亦将进入关键时刻的今天,天机岂可还隐而不发。数千年来,金丹内炼之学一直隐秘在道宗门内,除嫡传弟子,他人无有能闻其内秘者。何谓金丹?金者言其永劫不坏,丹者言其能养育身体和性命,言其有变化之妙。金丹一词是指修炼者通过人体炼养天地人三元后而产生的一种不同原有形质的金刚不坏之体。这个金刚不坏之体所显示的形象是金光灿烂,煌煌辉辉,九彩纷坛,形无可形,千变万化,散则是气,聚则成形,微妙难识,名无可名,强谓之名,谓之曰道
7、,言其形象,谓之曰金丹。而不是象有些修炼者说的什么一团热气,也非同于现代所指的内丹。现代修真者虽数不少,但学人有得者大都是气丹,而得炁丹、光丹者则屈指可数,至于结胎、化玄珠、返本归真者则渺渺无几。真正金丹之法,与其别的丹法所以不同,其最初起首必先从源头处运功,唯须先当明真一之窍,以先天妙有妙无之灵炁为丹本,以天地人总体之无极太虚为鼎炉,以我之玄关与天地之太虚互感互应,相生相化,一化万化,顿证混元,一得永得,直超三乘。世传丹法的百日筑基,十月养胎,三年乳哺,九年面壁的修炼程序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8、炼神还虚,还虚面壁,实际上是道门教外的行法,其险危烦难之极,一般人是难以行持的,即使行到还虚地步,多因迷失觉路,神必出体而不回,弃壳而去。世人以为尸解者此也,或一念冲举而被罡炁所消没,岂不悲哉!而金丹之道的修炼程序则是炼虚化炁,炼炁化精(此精非是淫欲之阴精,而是玄元始三炁合化之阳精),炼精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是反复运炼化纯的过程。然炼虚化炁之时,化精、化神、还虚、合道功无不在也,是乃三元合炼之总体大用在焉,乃自然之道,仙佛之梯航。真一之窍乃纯阳祖炁之宫,又名大罗宫,紫晨宫,太微宫,灵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