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岳麓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岳麓版

ID:28802441

大小:102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4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岳麓版_第1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岳麓版_第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岳麓版_第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岳麓版_第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考试说明考查角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6·课标全国Ⅰ,26)古代重史传统对宋代君主专制的影响2.(2016·课标全国Ⅱ,25)科举制的历史影响考点一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教材补充『历史概念』政事堂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议事机构。北宋在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史论观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由于矫枉过正,后继者又不知变通,也产

2、生了一定的消极后果。如地方权力太弱,在反侵略战争中无力抵抗;对军队防范过甚,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在对外战争中居于弱势;官僚机构分化事权和互相牵制不当,造成机构重叠、官员队伍庞大、效率低下等问题。——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考点二 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教材补充『史论观点』唐朝科举制的不足和作用科举考试在唐代虽有较大发展,但在面向社会、公平竞争等方面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它保留了察举制的残余,推荐在科举考试中仍然占有突出地位。门荫和科举同时并举,调整了统治集团内部各个阶层的权力地位和矛盾,而科举制主要是为中下层

3、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提供了一条途径。——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巧学妙用][图解历史]三省六部制的运转[构图解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迁[漫画说史]范进中举★漫画中范进从20岁到54岁,整整考了35年,“范进中举”深刻揭露了明清科举制度的黑暗和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漫画说史]古代回避制度★任官回避制度,对维护中央集权、防止裙带关系滋生、抑制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具有重要意义。[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 ①尚书省 ②皇权考点二 ①“世卿世禄” ②察举制③试策 ④参政 ⑤刺史 ⑥门下省 ⑦按察使司考法1 史料主旨类—

4、—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影响【考题1】(2016·课标全国Ⅰ,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 A『』★明立意 从宋太祖重史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抓关键 注意关键词:“宋太祖”“闷闷不乐”“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清误区 本题属于史观史研类试题,难度较大。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是

5、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多种因素会对君主专制形成制约和影响,包括官僚集团、重史传统和君主的个人的品质等等。我们要多角度看待,不要拘泥于教材中固有观点。『』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削减州郡长官的权力。(2)分割宰相的权力。(3)实行“官、职、差遣”。(4)改革军制,发兵权与指挥权分离。(5)发展科举制。(6)按照“守内虚外”政策进行军事部署。考法2 史论阐述类——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影响【考题2】(2016·课标全国Ⅱ,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

6、,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 D『』★明立意 从科举制的影响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 首先,明确设问方向,“更有利于”倾向于考查比较能力;然后,获取与设问相关联的史料信息“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度”。★清误区 本题属于分析比较型选择题,难度较小。考生对科举制选拔的内容及标准理解不透,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拔标准,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无法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科举制的

7、特点及历史影响考法3 史料主题类——汉至元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史料一 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永瑢《历代职官表·内阁》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史料二 议事已定,德彝(尚书仆射)数反之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踽(尚书

8、仆射)而亲德彝,踽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踽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庚辰,踽、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资治通鉴》『』(1)史料一论述了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历程。与隋代相比较,唐代的三省辅政体制有何不同?(9分)提示 不同:确定了三省各自的职权;确立了三省的运行机制;三省的权力相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