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讲度 (1)

传染病学讲度 (1)

ID:28775624

大小:38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14

传染病学讲度 (1)_第1页
传染病学讲度 (1)_第2页
传染病学讲度 (1)_第3页
传染病学讲度 (1)_第4页
传染病学讲度 (1)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讲度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染病学总论总论  特点:内容较枯燥、繁杂、抽象  建议:  1.先学习各论再学总论  2.突出重点  3.强调概念的理解  感染  概念: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较之传染病不同点在于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但范围更广泛,且不一定具有传染性。  传染病均属感染性疾病  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是传染病。    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  A.有无病原体  B.有无感染后免疫  C.有无发热  D.有无传染性  E.有无皮疹  【正确答

2、案】D  病原体:  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朊毒体等  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等。  感染分类  1.原发感染:即初次感染某种病原体。  2.重复感染:在感染某种病原体基础上再次感染同一病原体。  3.混合感染: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  4.重叠感染:在感染某种病原体基础上又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原发感染后出现的病原体感染称继发性感染。    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  传染病感染

3、过程5种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主要方式:①非特异性免疫屏障作用,如胃酸的杀菌作用;②特异性免疫清除,如母体获得的特异性抗体、人工注射的抗体和通过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不留痕迹  隐性感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体征及生化检测异常。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诊断依赖免疫学检查检出特异性抗体。  在大多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  隐性感染考点:  1.三无:无症状;无体征;无辅助检查异常。  2.一有:有抗体。  3.最常见:传染病感染过程

4、5种表现中最常见的。    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通过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对入侵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应称为  A.健康携带者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不典型病例  【正确答案】C  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者  E.潜伏性感染  【正确答案】B  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  A.找到病原体  B.发现体征  C.特异性免疫检查  D.病理检查  E.生化检查  【正确答案】C  显性感染  又

5、称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且由于病原体本身和(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出现临床表现而发病。  全有:  有症状;有体征;有辅助检查;有病原;有免疫。  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并生长、繁殖,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携带者所具有的共性是不出现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病毒者、带菌者和带虫者。  携带病原体超过3个月者为慢性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为恢复期携带者,发生于隐性感染的为健康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

6、状出现之前为潜伏期携带者。  无症状;  带菌/毒:排出病原体—传染别人  男性,16岁,无任何不良反应,体检时,发现血清HBsAg阳性,转氨酶等其他肝功能检查均正常。此属于  A.既往感染过  B.显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体携带  E.隐性感染  【正确答案】D  潜伏性感染  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以清除病原体,而将其局限化,但不引起显性感染,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一旦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才引起显性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潜伏性感染一般不排出病原体,因此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  潜

7、伏—择机(免疫低时)发病  潜伏性感染    择机而动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局限在机体的某些部位,但机体免疫功能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一旦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可发病。此种表现属于  A.病原携带状态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正确答案】B  一般隐性感染者最多见;  病原携带者次之;  显性感染者比率最低,但一旦出现最易识别。  小结  病原体被清除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宿主的免疫功能和外环境三个因素。    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包括

8、以下四个方面  1.侵袭力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及扩散的能力。  2.毒力病原体释放毒素和毒力因子的能力。  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由革兰阳性菌产生,通过靶细胞上的受体而起作用。  内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