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762171
大小:3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4
《第1课孔子与老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课孔子与老子1、孔子、老子思想产生的背景经济:生产工具、技术的提高(铁农具、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2、孔子(前551——前479):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思想:政治思想:仁:①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为政以德(①②缓和阶级矛盾)③理解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④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④调整人际关系)⑤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礼:含义: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提出“正名”的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已经混淆了的社会
2、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保守)天命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天是主宰。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学思结合、独立思考、坚持己见,“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等等影响:孔子思想在当时不受重视,汉代大一统之后,精耕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孔子的活动:政治活动:周游列国,宣传政治见解(主要是仁、礼)。文化活动:整理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思想保存: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中4、孔子
3、思想在当时不受重视的原因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变革,诸侯热衷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客观,根本)②儒家仁、礼的思想不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观)5、汉代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原因①社会形势变化:大一统,中央集权加强②儒家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6、孔子思想特点:①重传统,重继承②仁、礼为核心③政治和伦理结合④以德为主⑤重人事,虚天命⑥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7、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①大一统思想→社会安定,祖国统一。②人本、民贵→和谐人际关系,三农问题③以德治国→培养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社
4、会使命感。④反对苛政→缓和矛盾。⑤和谐意识→和谐人际关系,保护环境8、老子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思想保存:《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主要是哲学思想)思想:哲学思想:(1)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世界本源是“道”(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否定“天命”的绝对权威,是客观唯心主义。(2)辩证法:①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②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③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局限性:无条件的循环往复,看不到上升和发展,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思想基础:天道自然无为。内容:休养
5、生息的积极无为、愚民的消极政策。实质:阻止新兴封建经济的发展,维护奴隶制。影响:王朝确立之初多采用,与民休息,维护封建统治,但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模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虚怀若谷、宽容、谦逊、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中华民族开阔的胸襟)9、孔子和老子思想比较①政治思想:仁、礼(积极入世、关怀现实)——无为而治②哲学思想:重人事虚天命(天是主宰)——世界本源是“道”,否定“天命”的绝对权威③重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
6、之间的关系④适应的社会现实:王朝确立之初多采用老子无为思想,与民休息,维护封建统治(如:汉初黄老之学占支配地位)社会安定时多采用儒家仁德的治国思想,动荡时儒家思想多不受重视被否定(如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原因、影响原因: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②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遭破坏,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发表见解③文化:私学兴办,培养出大批士人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影响: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
7、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④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儒家——荀子、孟子:地位:战国时期思想家,继承并发展孔子的学说(仁→仁政,民本→民贵君轻)阶级立场: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思想:(1)政治:仁政①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②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重民③民贵君轻(2)人性本善(3)修养: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宋明理学是重义轻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影响:①唐代后,《孟子》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②孟子被尊为“亚圣”,
8、地位仅次于孔子荀子:阶级立场: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