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湿地).doc

第1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湿地).doc

ID:28761300

大小:81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14

第1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湿地).doc_第1页
第1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湿地).doc_第2页
第1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湿地).doc_第3页
第1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湿地).doc_第4页
第1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湿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湿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第1课时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含义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指的是土地丧失了生长植被的条件和生产能力。土地因破坏性使用或长期地不利因素的作用,使其肥力丧失。2、荒漠化的含义: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讲解】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三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三化)。4、能够指示荒漠化的迹象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有一系列的“先兆”(即指示荒漠化的迹象),迹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迹象类型主要表现生物迹象①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②生物生产能力下降;③主要植物物种丧失;④植被覆盖度下降;⑤主要动物物种丧失;⑥牲畜数量或品质下降。土壤迹象①土壤紧实度增加;②土壤盐碱度升高;③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其

3、他迹象①沙丘活化;②地表反射率增加;③沙尘暴频率增加。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范围界线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线以北行政区包括新疆、甘肃北部、宁夏和内蒙古大部气候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天山、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高原2、地貌: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则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3、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本区东西跨度大,自东向西受东南季风影响逐渐减小,水分条件逐渐变干,自

4、然景观的东西差异显著。如表:自然地区东部(内蒙古温带草原区)贺兰山西部(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气候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4、自然特征——干旱本区是全球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地区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干旱特征的形成是本区位置和地形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所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置干旱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5、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其中

5、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的

6、重要原因。气候条件地理位置深居内陆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盛荒漠化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物质基础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如图所示: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决定作用)主要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视环保等。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7、(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四、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1、人为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政治和军事活动,如移民屯垦和战争等;二是经济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采伐、无计划利用水资源等。在不同的历史

8、阶段和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它们在荒漠化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存在差别。(1)不同历史阶段的荒漠化历史时期人为因素发生荒漠化的区域古代(唐宋以后)盲目垦耕、战争、瘟疫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的古绿洲近代(清代)农垦规模扩大内蒙古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