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752257
大小:298.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13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0讲“顺乎世界之潮流”学案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0讲 “顺乎世界之潮流”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备考指导1.“师夷长技”的主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体西用。(2015·江苏单科,T7)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评价1.从内容上看,维新思想是考查的重点,但考查的角度不断变换,多角度,多层次。2.在今后的备考中,应注意“西学东渐”和中西文化冲突与整合;注意本讲知识与中国同一时期政治史、经济史的横向联系。3.从热点角度看,西学东渐部分,应注意一些思想家的周年纪念。(2014·江苏单科,T22)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容及评价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考点一
2、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1.背景(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2)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2.概况(1)林则徐:组织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影响(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2)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兴起。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思维导图】地主阶级三个派别对西学的态度
3、及目的考法 中体西用的内涵及评价『典例』(2015·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解析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郭嵩焘“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的确超越了“1876年”的主流思想,故C项正确。虽然郭
4、“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故A项错误;“劝其扩大留学范围”,报告日本“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一位驻外使节的人事调整并不能说明“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 C【方法突破】★明考点 “中体西用”思想★抓关键 根据“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可知“中体西用”思想受到抵制。★定方法 说明类选择题:首先要准确提炼题干材料和选项的语意侧重点,把握其渗透出来的情感、态度;其次要仔细区分
5、选项之间的差别;最后要把各选项变成问题逐一“拷问”题干材料,找到语意上与题干材料最为接近的一项。【史论链接】多元史观评价“中体西用”(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的本能,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国防和军队、教育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
6、”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考点二 维新思想1.背景2.概况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梁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③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废科举,变官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①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②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翻译《天演论》,宣传进化论思想3.作用【知识拓展
7、】19世纪末维新思想盛行的原因(1)政治上: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必修1)(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必修2)(3)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必修3)考法1 维新思想的内容及特点[史料研读]史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
8、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史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