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745357
大小:4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3
《2017届四模语文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A 【“推断错误”。根据文意不能必然肯定《历代名臣奏议》这本书一定是宋朝人所著,它还可以是宋朝以后的人编写的。(这本书实际上是明代的文献。)】2.B 3.A 4.(3分)D“他未能深入体会家庭的困难”错,哥哥也能体会家庭的困难。5.(5分)这段文字写了母亲“驯服”的性格和被父亲统治的地位,反衬了父亲严厉,强硬的性格。交代了母亲“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希望孩子有出息,为后文写她偷偷支持哥哥考大学埋下了伏笔。6.(6分)父亲一生靠力气生活,崇尚力气,蔑视“吃轻巧饭的”。反
2、对哥哥上大学也是这种思想所致。家庭负担过于沉重,哥哥不上大学可以帮助父亲分担家庭重担。哥哥上大学会增加家庭负担,父亲年龄大了,实在无力培养大学生了。因父亲反对哥哥上大学毁了哥哥一生,他反省悔悟,转变思想支持我上大学。7.A(“朱自清写作时质量极高,往往写完无需修改,所以他每天最多写500字”错误,强加因果。)8.CE(A.“机械刻板的一面”不当,应该是“严格自律的一面”。B.增添人文色彩的是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D.不能体现“乐观豁达”。)9.朱自清“生不逢时”,处境困窘但毫不妥协,这更能体现他人格的完美。①他虽清贫,
3、但写作时仍然注重质量,每天最多写500字,这更能显出他的认真严谨。②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改名“自清”以自励,取字“佩弦”以自警,这更能显出他的洁身自好。③物价飞涨,生活艰难,但为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他第一个在声明上签字,这更能显出他的无畏和勇气。④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但他仍嘱咐妻子拒绝美援,这更表现出他的坚定气节。10.答案:D11.答案:C(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带受刑的制度。)12.答案:B(“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表述错误。宋太初
4、任陕西转运使时,其副使卢之翰运送军粮被敌人抢掠而去。)13.答案:(1)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恕,从来不曾自作主张(自以为是)争功,陈恕认为他很有德行。(“规画”“咨”“尝”“自用”“德”各1分)(2)在这以前,查验弹劾(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的旨意,宋太初认为有失御史的体制,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正确。(“是”“按劾”“狱”“闻”“韪”各1分)译文: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考中进士,初入仕担任大理评事、戎州通判,凭借良好的政绩而闻名。皇帝下诏褒奖赞美他,升任将作监丞,后来转任太常丞。雍熙
5、三年,担任成都府通判,赐给他绯鱼袋。正赶上皇帝下诏征求直言,他就写了《守成箴》呈献。淳化初年,升任监察御史。当时北方正在打仗,选任他为雄州通判。淳化二年,他又担任京西转运副使。不久,调任河东。宋太宗至道初年,宋太初升任兵部员外郎,充任盐铁副使。当时陈恕是盐铁正使,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恕,不曾自作主张争功,陈恕认为他很有德行。正巧西部边境有紧急情况,转运军粮艰难急切,宋太初就充任陕西转运使。至道二年,命令白守荣、马绍忠护送粮草,分三批运往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背旨意一起运送,被戎人抢劫。皇上大怒,逮捕了宋太初和副使秘书丞窦玭
6、,将他们关入狱中。宋太初被处罚为怀州团练副使,卢之翰、窦玭削职为民。第二年,朝廷重新起用宋太初为祠部郎中,让他做梓州知州。不久又恢复了他原来的官级。宋真宗即位后,把宋太初召回京城。咸平初年,宋太初官拜右谏议大夫,任江陵府知府。蛮寇骚扰入侵江陵,宋太初凭借便宜行事之权,制服了敌人,皇帝下诏褒奖了他。咸平三年,他再次担任梓州知州。第二年,益州长官雷有终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还乡,皇帝下诏宋太初前往代理。当时把川陕分为四路,各路设置转运使。皇上认为情况紧急时,难以同心协力,就任命宋太初为四路的都转运使,紧要的事务让他统一协调规划。宋太初与钤辖
7、杨怀忠很不和睦,当时蜀地刚刚安定,皇上担心他俩在处理事情时会有矛盾,就立即把宋太初召回京城。恰值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人因事获罪被弹劾,皇上就任命宋太初代理御史中丞的职务。在这以前,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的旨意,宋太初认为有失御史的体制,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正确。不久,宋太初出任杭州知州。宋太初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以浙东地区地势低洼潮湿、身体不便为由,请求到近地就职,得任庐州。疾病缠身时间久了,糊涂健忘,不能够治理大郡,被接连调任到汝州、光州二州。景德四年,宋太初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宋太初性格周密谨慎,所到之处
8、有任职干练的美誉。曾经撰写了《简谭》三十八篇,自序大略说:“我用尽平生编纂汇集儒、道、释的学问,曾经认为《礼记》的中庸之道,道家的自然之理,佛家的无为之说,它们的思想宗旨都是一致的。我喜欢用古代圣贤的思想道理来契合当代的事情,然而担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