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723827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3
《小班艺术活动:画太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班艺术活动:画太阳小班艺术活动:画太阳小班艺术活动:画太阳活动背景:太阳,每个孩子都知道,尤其是在这炎热的夏天,更是成了孩子们讨论的焦点:“像火球”“太阳上都是火”“夏天太阳很烫的”“不能用眼睛看太阳,眼睛会坏的”……等等,他们各抒己见。而说起太阳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回答却异口同声“圆的”“红的。”这是孩子们最直观的感受,也是他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太阳的形态。而今,再和孩子们探讨太阳,画画太阳,如果仍停留在这样一个认知层面,似乎没有太大的审美价值。艺术活动是需要创造的,创造基于敢想、敢说,我希望孩子们描绘出属于自己的一个太阳形象,而不是千篇一律。结合主题“
2、多彩的夏天”,抓住孩子们对夏天太阳“热”这一特点的聚焦,打破太阳是个发热体的固有思维,以“为太阳寻找凉快的光芒”为线索,引导幼儿大胆畅想,用已有经验,即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现太阳的“凉快光芒”,从而塑造出一个个不同形态的太阳形象,从而帮助幼儿感受艺术活动的夸张性,体验艺术活动中大胆想象、创作的快乐、有趣,萌发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在寻找“凉快的光芒”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结合生活情境整合已有经验(哪些东西可以使人感觉凉快),深化对夏天的认识。一研后的修改调整:1.范例出示过早,应作为补充材料出示,即幼儿说完之后,没有说到,相应的出示几幅,以便丰富幼儿的绘画经验,扩大图
3、案选择的范围。2.将范画深化,不仅是故事情节中进行示范画,更应根据孩子们的建议,及时记录各种绘画符号,不仅丰富了符号的表现形式,更明确了绘画的方法。3.导入部分调整为从夏天的感觉入手,以“热”这一季节特征,引出为太阳照凉快的光芒。4.目标调整:(1)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运用不同图形表现太阳的光芒。(2)体验大胆创作和帮助太阳寻找光芒的快乐。附:《画太阳》二研案例活动目标:1.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运用不同图形表现太阳的光芒。2.体验大胆创作以及给太阳送上凉快光芒的快乐。教学准备:太阳范画若干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2.出示一个光光的太阳,激发
4、为太阳找光芒的兴趣3.结合故事情节,欣赏范画(1)青蛙:“我送水滴光芒给太阳,夏天到,水里凉,太阳一定会喜欢。”(2)喜洋洋:“我送冰激凌光芒给太阳,夏天到,吃冰儿,太阳一定会喜欢。”4.谈话,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丰富图案形象.幼儿作画6.欣赏作品:活动后反思:1.目标调整:对于目标的制定进行了再调整,在该活动开展前,我就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具体为:(1)能大胆运用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图形,表现太阳的光芒。(2)感受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太阳光芒的有趣,体验为太阳送凉快光芒的快乐。2.从幼儿的作品看思维:今天的活动中,从孩子们的作品看,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想法,用不
5、同于老师范例的符号、图形装饰太阳的光芒,说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个思维的方向,而不是单纯的模仿,这也是开展这个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美术活动,除了技巧上的学习,更要重视幼儿绘画、创作的兴趣的培养。3.策略运用: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是想引导孩子大胆想象、大胆装饰,跳出固有的对太阳形象的感知,结合“夏天”这一主题总目标,以更夸张的艺术化的形象,描绘主题背景下,孩子们眼中的“夏天的太阳”,从而萌发创作的乐趣。因此,我的策略运用紧紧围绕这一初衷,(1)经验迁移策略: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夏天的热,探讨过了凉快的方法和事物,经合这些已有经验,引导幼儿用绘
6、画的方式表现,既加深了对夏天的感知,又有效的激发他们表现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2)情境策略,创设拟人化的情境,一方面,以青蛙喜洋洋从光芒的情境,给幼儿开启思考之路,原生活中能让人凉快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太阳的光芒,另一方面,以情境性的语言,感受用不同物品装饰太阳的有趣,激发他们送光芒的兴趣。(3)难点前置:在为太阳送光芒的过程中,绘画光芒的难点在于,方位的变化,要围绕太阳,对此,在示范时突出解决方案,旋转纸头,能有效的简化这一难点。4.不足之处:(1)细节之处,存在着很多的教育价值,没有及时捕捉,如当幼儿示范画雪花时,虽然形状不错,但方法欠佳,可适
7、时介绍更方便的绘画步骤;(2)虽然将转纸的解决方法提出,但在真正的指导中却忽视了这一点,将重点都集中于光芒的表现形式上。(3)讲评中,重点应体现一个趣和一个乐,但我忽视趣的烘托。.孩子身上所习得:在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中,我的心中只有一个预设的形象,就是用一种图案装饰一个太阳,这是成人化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就不能给太阳多种多样的光芒呢?甜甜的多种图形组成的光芒也很美观,有序的排列,恰好呈现出了先描画的美感,黑白灰。所幸的是在讲评中,我捕捉到了,并做了介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