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

论文: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

ID:28669595

大小:4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2

论文: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_第1页
论文: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_第2页
论文: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_第3页
论文: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_第4页
论文: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舆情论文网络舆情论文: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教育舆情对教育的影响日益突出,文章在分析网络教育舆情要素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进而揭示了研究网络教育舆情的意义。研究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是做好网络教育舆情分析与研判、引导网络教育舆情的前提和基础。关键词:舆情;网络舆情;网络教育舆情一、网络教育舆情的定义及要素所谓舆情,是指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2、。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应运而生,它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也源于现实,只是人们将表达和传播舆情的场所或渠道拓展到了互联网上。教育在国家发展中一直备受关注,互联网的到来,使人们对某些教育现象、问题等的讨论更为广泛,也更为客观。故此,我们把有关教育的网络舆情称为网络教育舆情。网络教育舆情隶属于网络舆情,与其相似,网络教育舆情的要素主要包括主体、客体、本体和舆情空间。1 主体.---主体就是广大的网络使用者(俗称网民),他们既是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主要参与者,又是实际社会公众中的一员。教育与广大网络使用者的联系紧

3、密,从内涵上看,网络使用者是处于一个国家中被管理者位置上的人群。然而,网络教育舆情是网络使用者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情绪、态度和意见。因此,网络使用者是网络教育舆情的主体。2 客体客体是中介性教育事项。中介性教育事项对应于舆情中的中介性社会事项,具有刺激网民心理的作用。中介性教育事项外延很宽,包括教育事件、教育热点现象、行为和政策等等。中介性教育事项是网络教育舆情的刺激物,既可以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教育,也可以是来自网络虚拟社会中和教育有关的事件。3 本体本体是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由于网络使用者的数量多、分布广、差异大,其对教育的看法很难统一

4、。即使是同一个人,对教育的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相互碰撞、相互交织使网络教育舆情复杂多变。4 舆情空间.---网络教育舆情的舆情空间是指网络使用者对中介性教育事项的态度形成、变化和发生作用的情境,也是网络教育舆情主、客体和空间中其他基本因素之间进行多维“互动”的情境。舆情空间是结构化的和复杂多变的,一般而言。舆情空间包括硬空间和软空间。“硬空间”即存在于互联网中的各种虚拟空间,如校园bbs、论坛、博客、sns、维基等。“软空间”主要指网络使用者在使用互联网时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角色认知、价值观以及网络文化等。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

5、为:网络教育舆情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网络使用者围绕教育事件、教育现象、教育行为及教育政策等中介性教育事项,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例如,在一定时期内,广大网络使用者对教育方面的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比较关心,议论得较多,各种看法、观点都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阵地”,各种观点看法相互碰撞,并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影响,就形成了网络教育舆情。二、网络教育舆情的特点网络教育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分支,既有网络舆情的特点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当前的互联网已经发展到web2.0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在web1.0互联网模

6、式下,网络使用者只是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网页,而在web2.0时代,互联网的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网络使用者的参与性更强。因此。在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下,网络教育舆情表现出更多新特点。.---1 网络的开放性与主体的隐匿性开放性是互联网最根本的特性,整个互联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开放性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获得发表在网络上的任何事物,也意味着任何个人、任何组织包括国家和政府,都不能完全控制互联网。web2.0技术下的互联网,网络的开放性体现得更加明显,表现在网络使用者不仅是互联网信息的浏览者而且是信息的参考者与创造者。目前的互联网

7、上充斥着各种教育信息,很大一部分就是普通网络使用者通过互联网发表的对教育的观点。正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普通网络使用者能够随时随地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对教育事件的态度、对教育政策的意见发布在网络上,更易形成网络教育舆情,网络教育舆情的主体是模糊的,这是由网络的匿名性决定的。匿名性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行为者对自身是否被他人所知觉情况的感知,具体指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使用者可以利用虚拟代号隐去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和特征。主体的隐匿性有利于网络使用者摆脱现实社会的压力,真实地反映内隐的情绪、态度,在网络的海洋里畅所欲言。与此同时,主体的隐匿性也会让网络使用者产生一种

8、错觉,即“在网络世界里,‘我’是以某种虚拟的形象和身份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网络上的交往活动不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