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

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

ID:28661064

大小:5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2

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_第1页
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_第2页
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_第3页
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_第4页
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作者:袁锐锷  主题类号:G1/教育学【文献号】1-847【原文出处】学术研究【原刊地名】广州【原刊期号】200005【原刊页号】64~74【分类号】G1【分类名】教育学【复印期号】200008【标题】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作者】袁锐锷【作者简介】袁锐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广东广州510631【内容提要】探讨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各自构建的学校德育模式,有益于构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德育理论和精神文明建设。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德育的目的就是使个人在道德上社会化,懂得社会观念和社会规范并认为有责任在行动上坚持不懈地遵循

2、它们,德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就是教授道德原则,这既非说教也非灌输,它需要的是解释,但他并不笼统地反对强制和灌输;英国哲学家威尔逊把道德视为处理道德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一套用来灌输给年青一代的特定的道德标准,他进而把这一过程和处理道德问题时的有关因素分解成道德构件,揭示了德育是一个多维的、多程序的、长期的过程;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性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强调道德判断、自律等心理成份的作用,因此其德育模式尊重儿童的思考和选择能力,要求学校必须根据儿童道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德育,让教师成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促进者;价值澄清学派把道德问题看成是价值观问题,认为价值

3、教育的核心是让儿童学会评价过程而非传递具体的价值观,试图培养出一种能合理地自行决定价值取向的人,其德育方法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关键词】涂尔干/威尔逊/科尔伯格/价值澄清学派/德育模式【正文】〔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页脚---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作者:袁锐锷  主题类号:G1/教育学【文献号】1-847【原文出处】学术研究【原刊地名】广州【原刊期号】200005【原刊页号】64~74【分类号】G1【分类名】教育学【复印期号】200008【标题】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作者】袁锐锷【作者简介】袁锐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4、院教授,广东广州510631【内容提要】探讨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各自构建的学校德育模式,有益于构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德育理论和精神文明建设。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德育的目的就是使个人在道德上社会化,懂得社会观念和社会规范并认为有责任在行动上坚持不懈地遵循它们,德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就是教授道德原则,这既非说教也非灌输,它需要的是解释,但他并不笼统地反对强制和灌输;英国哲学家威尔逊把道德视为处理道德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一套用来灌输给年青一代的特定的道德标准,他进而把这一过程和处理道德问题时的有关因素分解成道德构件,揭示了德育是一个多维的、多程序的、长期的过程;科尔伯格认为,人的

5、道德性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强调道德判断、自律等心理成份的作用,因此其德育模式尊重儿童的思考和选择能力,要求学校必须根据儿童道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德育,让教师成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促进者;价值澄清学派把道德问题看成是价值观问题,认为价值教育的核心是让儿童学会评价过程而非传递具体的价值观,试图培养出一种能合理地自行决定价值取向的人,其德育方法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关键词】涂尔干/威尔逊/科尔伯格/价值澄清学派/德育模式【正文】〔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页脚---—7326(2000)05—0064—11近年

6、来,我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更加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党中央和江泽民同志不断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应当承认,我国长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和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国内外德育的经验和理论,探讨德育的规律,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道德学说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如涂尔干的学说始于社会学,威尔逊的学说始于哲学,科尔伯格的学说始于儿童发展方面的实验;加之他们的理论侧重点不同,或侧重于社会规范、德育目标、权威灌输,或侧重于个人选择、德育过程、自我教育等等,因而形成

7、不同的德育模式。尽管他们各有偏颇,但他们从不同角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学校德育的规律性,值得我们探讨并对这些学说予以整合。一、涂尔干的德育模式个体社会化理论是涂尔干(EmileDurkheim,1858—1917)教育社会学的核心内容。他断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教育对促进人的社会化有特殊功能。涂尔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个人培养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注:涂尔干著,胡伟译:《社会学研究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