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

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

ID:28658664

大小:22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2

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_第1页
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_第2页
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_第3页
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_第4页
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上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刘俊男载《农业考古》2008,(1)摘 要:远古二十八宿与地域的对应同时符合如下两条规则:一、纬度对应规则,即古中国靠南的地域对应靠南的星宿,靠北的地域对应靠北的星宿;二、经度对应规则,即每月观察对应星宿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不受冬夏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皆可在古代“中央时间”的上卯时(5:30左右)观测,只是应按经度位置变更12个观测地域,这不同的地域即对应不同的星宿。今传之十二分野当源于商末周初,其划分原理是科学的。关键词:二十八宿;十二分野;天地对应   二十八宿、十二次与地域对应,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一大传统。较早

2、记载分野的是《国语·周语下》,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直到清代编地方志,各地还有入某某宿多少度的说法。可见,分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古人没有测绘地图的精密仪器,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天文来表达地理,因而将星宿与地域一一对应。弄清这个原理,对于我们研究上古史极为重要,因为,地名常变动乃至消失,而用星宿来考察上古地望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研究传说史中的地名,如:黄帝所生之“寿丘”,虞舜避丹朱于“南河之南”,这类地名已很难从古地理书中找到答案,而用古天地对应的理论就能很好地解决。而且上古的“东南西北

3、”最先是表达时间“春夏秋冬”的,后来才用来表达地理方位,而古代春夏秋冬与建子、建丑、建寅这三正有关,这又影响到地理的“方位”,如上古的“东夷”有时并不指正东,而应指东南;上古的齐国,本来在正东,可《山海经》里称之为“北齐”。总之,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重大。   那么,古人为什么建立这种对应?按什么原则建立这种对应?它是否科学?历代学者多有怀疑:“乃若天以阳动,地以阴凝,变主于上,祥应于下,北方之宿,返主吴越,火午之辰,更在周邦;且天度均列,而分野殊形,一次所主,或绵亘万里,跨涉数州,或止在阛内,不布一郡,而灵感遥通,有若影响,故非未学,未能详之”。[1

4、]   王德昌先生等在解释十二分野时说:我国古时称木星为岁星,它运动一周天的时间约十二年(实际上是11.86年),每年基本上经过十二辰中的一个辰,因此统治阶级把受封地的臣侯在分封时岁星所在的星次列为受封地的分野,据《名义考》说:“古者封国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受封之日,岁星所在之辰,其国属焉”[2]。   而笔者查《国语·晋语四》:“吾闻晋之始封也,岁在大火……”此中认为晋分封之时岁在大火,按上述理论则宜对应“大火”之次,可是,众所周知,晋对应的是实沈之次。而且国名变化,其国土所对应的星宿不变。如:与参宿相对应的国土,先是大夏,后是唐人,后是晋人,《

5、左传·昭公元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又如:《汉书·地理志》云:“宋地,房、心之分野也。……宋虽灭,本大国,故自为分野。”又如陈为楚所灭,属楚国,按上述理论应与楚同对应轸翼二宿,可是按星野说,陈与郑、韩对应同一星宿。故班固说:“自胡公后二十三世为楚所灭。陈虽属楚,于天文自若其故。”可见天上的星宿与地面上的某一区域建立了牢固的对应关系。陈久金教授作《华夏族群的图腾崇拜与四象概念的形成》[3]则认为四象及恒星分野源于图腾崇拜,但并没有论证十二分野的科学性。本文拟就有关天地对应的科学性问题试作如下论证,请

6、学者专家指正。一、分野对应原则试探   要弄清星宿与地域的对应,必先探索其对应的原则。为了弄清其对应原则,不妨先考以古书记载:   《淮南子·天文》:“....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其星角、亢、氐,东方曰苍天,其星房、心,尾,东北曰变天,其星箕、斗、牵牛,北方曰玄天,其星须女、虚、危、营室,西北方曰幽天,其星东壁、奎、娄,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昴、毕,西南方曰朱天,其星觜訾、参、东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舆鬼、柳、七星,东南方曰阳天,其星张、翼、轸”。其《地形》又曰:“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

7、,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可见,九方天对应九方土。于此可知古星野对应的基本法则是按方位对应的(按:天之东南西北即指天时之春夏秋冬四季)。即东方天(春天)对应东方土,余类推。   那么,十二次与十二州(国)的对应是否是方位对应?按天之九野与地面对应的原则,十二次与地面的对应,亦当如此。只不过随时代之变迁,人口之迁徙,至春秋战国时,有些州国之对应好像不与十二次为方位对应罢了。   天其实是没有“方位”的,二十八宿围北极星成一大圆,从地球上看星宿东升西落,一个时刻只能看到半个圆以内的星宿。因此所谓天之东南西北四方其

8、实最先是指春夏秋冬四季,后世才用于表达地上之方位。而一年之始有所谓建子、丑、寅三建,因此天之“方位”随“三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