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654059
大小:3.34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12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醉翁亭记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名“六一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及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谥号文忠,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简介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言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到了滁州当知州。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其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写作背景滁壑琅琊潺酿僧辄霏暝伛偻洌蔌弈觥颓翳朝而往基础
2、字词(chú)(hè)(lánɡ)(yá)(chán)(niànɡ)(sēnɡ)(zhé)(fēi)(mínɡ)(yú)(lǚ)(liè)(sù)(yì)(ɡōnɡ)(tuí)(yì)(zhāo)(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野芳发而幽香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从高处往低处寄托开花离开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杂然而前陈者颓然乎其间着像张开的翅膀一样交错的样子文中是醉醺醺要倒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可解释为“……的样子”)(3)而溪深而鱼肥日出而林霏开杂然而前陈者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并列关系表承
3、接关系表修饰关系表递进关系表转折关系也环滁皆山也山之僧智仙也在乎山水之间也于“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表陈述表肯定表感叹从在到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宴罢归去情形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文章结构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朗读课文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
4、而寓之酒也。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朗读提示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亭周环境: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有亭翼然亭之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亭外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朝:日出暮:云归春花
5、、夏木、秋风、冬石亭中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离亭归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点出亭乐亦无穷借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郁闷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1.怎样理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原意是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问题探究2.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出游?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写众宾客宴游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写滁人游山反映出百姓和乐。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3.第二段中,作者在写朝暮与四季景色时各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作
6、者写朝景和暮景分别扣住“明”和“晦”的特点来写,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景色变化,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季景色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移步换景的写法:第一段并没有直接写醉翁亭,而是运用移步换景,层层缩小的写法。作者先从大处远处落笔,写“环滁皆山也”,这是站在滁州城环视所见。接着作者牵着读者的视线“望”“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然后,作者又带着你来到“蔚然而深秀”的琅玡山,这时景物越来越清晰,离醉翁亭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山行六七里”,便到达酿泉,最后作者让读者将目光聚焦到了醉翁亭上。这种写法既交代周围的环境
7、,又使得景物具有了层次感。手法探究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写景、叙事、抒情紧密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句法骈散相杂,语词虚实相间;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全篇。写作特点:退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