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643424
大小:20.1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2
《请不要过度透支中国的股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请不要过度透支中国股市2015年度在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股票市场却以这边风景独好的气势迎来了所有人的关注。上证股指由2014年的2100点不到自此不断冲击高位,直至2015年六月站上了5000点大关,股指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上涨了近150%,这在全球股市中均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多方甚至预言上证指数将在今年冲击8000乃至10000点。一时间在中国的各个角落,不同人群均讨论着这个共同的话题,股票也成为大家之间相互见面寒暄的热门主题,仿若人人炒股的时代又已经到来。大量股评节目、股评专栏、炒股小组又重新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而这一场景自2007年
2、已经从中国消失了整整八年。 就在大家沉醉在这个仿佛只赚不赔的美好时代里时,上周一周上证指数跌幅达到6.37%,特别是上周五,沪深两市又一次迎来暴跌,跌停的个股多达2000只,沪指跌幅达7.40%,深成指跌幅达8.24%,创业板跌幅达8.91%,创业板跌幅也成为A股历史上最大单日跌幅。中国股票市场一时间陷入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非常巧合的是,上周六央行紧急下调利率并实施定向降准,这一举措被广泛理解为救市之举。但之后的故事却并不如人意,本周一的股市却并未如当局所预期那样阻挡股市下挫颓势,周一上证呈现高开低走,前段一度下跌7.6%,最后收跌3.3
3、%,至4053点,创下今年4月中旬以来的低点。市场恐慌情绪愈演愈烈,社会上对政府更多的救市预期也是越来越强烈。 虽然现在断言中国股市到底是真的走到拐点还是又只是一次暂时调整还为时尚早,但针对此次股市的行情进行反思仍然是必须的。怕就怕,在哪里摔倒,爬起来后还在哪里摔倒。这次股市的行情经常被与2007年的大牛市进行对比,尽管两次牛市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区别,但不管是股民还是政府显然似乎都没有从之前的教训中吸取太多的经验。我们这篇文章试图从此次牛市的背景、特征来对中国股市做一次深入的剖析。 此次牛市最大的特征就在于来临的莫名其妙。自2012年,中国
4、经济增速就开始趋缓,尤其到了2014年经济增速的压力就变得越来越大,到了2015年经济下行的压力空前,一季度GDP增长率更仅为7%,创下近六年来最低点,之后经济增长也没有体现出任何将要复苏的迹象。就在市撤境如此黯淡的情况下,中国股市就莫名其妙的大涨起来,直至今日也没有人去追问此次股市大涨的基础在哪里。中国股市自此已经变成了完全脱离实体经济的一项全民游戏。大量中国股民已经完全不考虑这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如何,盈利前景如何,完全将自己的身家全部投入到一家完全陌生的企业当中,尤其是对于创业板市场体现的最为彻底,这即使放在全球来看也是一项奇观。 即使
5、以1984年算作新中国股市的起点,中国股票市场也已经磕磕绊绊的进入了第三十二个年头。中国有句老话,人三十而立,但中国股市虽然经历了很大的发展,但却仍然无法让人称之为成熟,更难以称其为到了而立之年。经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国股市仍然没有褪去政策市的浓厚色彩,中国股市受到政策的影响太大,以致上市公司与股民都已经丧失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就拿本次股市行情中最为显眼,被誉为“中国神车”的中车而言,南车北车合并启动时的股价不过4元左右,但却因两家公司合并的政策而脱胎换骨,最高价被炒至40元左右,而又在4月之后一泻千里,跌至如今的16元左右。我们暂不论国企
6、合并的争议,但就合并而言,两家公司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如果不是炒作、投机与非理性行为,实在无法理解为何股价出现如此大的反应。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大量股民开始寻找谁是下一架“中国神车”,这也充分反映出中国股市目前尴尬的境地。 在经济学原理中,股票的出现其宗旨在于通过市场的融资方式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从而帮助优势企业成长,淘汰落后企业,股票的价格应当围绕其公司未来的价值而波动。但目前中国股市远远偏离了这一目标。如果单从融资角度来看,中国股市确实引导了大量资金进入到实体经济,但若从配置是否有效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就很难对此作出判断了。我们看到一方
7、面是股市融资的火爆,但另一方面我们却看到企业实际投资的低迷,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连续出现下降,对于这一反差也很难说明其改善了中国资源的配置。股市是否能够合理配置资金,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在于其股价是否能够反映其公司价值。而如今中国股市显然已经偏离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也没有人关心企业的市盈率到底是多少。至今年六月,沪指剔出银行股后的市盈率中值约为58倍,而这一指标即使在2007年泡沫时期也只有36倍,显然中国上市公司的价值被过度夸大了。我们很难说这是一个正常的价格。股票的价格最终要由上市公司创造的价值来弥补,但对其过高的预期最终仍然要由投资者自己
8、来负担。现在中国股民只看到股票价格上涨但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么高的价格最终要由谁来埋单,而故事的结局只能是自食其果。在中国股市没有彻底转型前,我们很难期待这样的股市会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