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变迁及启示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变迁及启示

ID:28637395

大小:7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2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变迁及启示_第1页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变迁及启示_第2页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变迁及启示_第3页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变迁及启示_第4页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变迁及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变迁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变迁及启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及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教育理念创新”(项目编号:08QG01005、AGA080340)阶段性研究成果。刘献君房保俊摘要:在近代本文中近代一词,特指从1898年~1949年这一历史时期。作者简介:刘献君,男,1945年生,湖南宁乡人,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房保俊,男,1983年生,山东济宁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08级博士研究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高等教育理念具有

2、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历史价值。通过对其规律的考察可以发现,政治意识形态是决定因素;历史传承是路径选择;社会需求是直接诱因;由被动模仿到自觉探求是发展轨迹。正是在一系列高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令世人瞩目。今天,我们提出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理念创新是重要的前提,在这一过程中,仍然要从历史中寻求智慧,鉴古以知今,体现高等教育强国理念的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关键词: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高等教育强国自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建以来,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已百年有余,就时间而言,可谓久已,但是对于一个从零开始,同时

3、背负千年传统文化与思维包袱的新制度发展而言,其实是相当短暂的,若再与欧洲千年发展的经验相比较,这段时间只能归之于过渡时期。通过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诞生于风雨飘摇之清末、成长于政权更迭之民国的近代高等教育形成了覆盖南北的大学群和知识共同体,表现在大学的发展上,除老牌的北大外,还形成了中大、清华、协和、武大、浙大等一系列名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一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何以能够在不甚理想的环境中取得如此成就,外部原因如人才储备、社会结构、政府扶持等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理念的支撑与引领,它是高

4、等教育发展的内驱力,近代高等教育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无不是理念作用于实践的产物。一、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历史回顾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形成,有着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情境和路径,这一方面由于中国的高等教育源自晚清洋务教育,是从发展军事和工业的实际功利出发、.---主要由政府推动,具有浓厚的技术主义、工具主义背景;另一方面,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化,30年代又面临抗战救亡的紧迫压力,自由主义的教育精神逐渐为国家主义、权威主义所挤压。与欧美相比较,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本质上是在一个反传统与否定过去的循环之中,而非立基于经验

5、的传承。它不是中国社会内部和中国高等教育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而是在借鉴外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转换而成,由于政治动荡、社会急剧变革等外在因素,高等教育理念的频繁转换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突出特点。纵观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探索之路。从1898年到1949年,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98年到1911年,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向现代高等教育制度转换,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虽依旧根深蒂固,

6、但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已开始逐渐萌发。第二个阶段从1912年到1927年,由于缺乏统一的中央政府,导致民国前期高等教育的发展自由放任,从高等教育理念看,这一时期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第三个阶段是从1928年到1949年,国民政府开始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控制,高等教育理念烙上了强烈的国家主义色彩,开始日趋保守。总体来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理念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虽历经多次变迁,但从理念的形成机制看,无外乎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理念的概括和阐释,对大学发展历程和大学观发展的反思与提炼;二是新型理念的生成和提出,是现实社会各种思

7、潮在教育发展中的反应与借鉴。从高等教育理念的内涵看,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二是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将以理念变迁的时间为经度、内涵为纬度、形成机制为线索,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理念进行一个历史梳理。下文中,前三个理念回答的是高等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后三个理念则回答高等教育应当如何发展。1.忠孝为本,经世致用清末,中国高等教育在外力撞击和内力驱动下走上了变革之路,引进西方大学制度。这一时期以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等为代表的一批近代大学开始建立。1903年清政府颁布

8、了《奏定学堂章程》,开始实施新学制,新学制从形式上看效仿日本,但究其实质,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就其人才培养的理念来讲,仍是培养能够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卫道之士,使其自觉地遵守圣教之伦纪,既无离经叛道之言,又无犯上作乱之事。诚如.---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在《重订学堂章程折》中所言:“无论何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