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634457
大小:85.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2-12
《翻译理论与研究报告ii考试出题来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Lecture1IntroductiontotheCourseLecture2HistoryofChina’sTranslationTheoryI.TopicandSource1、Topic:HistoryofChina’sTranslation2.Source:罗新璋《自成体系的中国翻译理论》3.Lifestory:出生于1936年,浙江上虞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63年起先后在外文局中国文学杂志社、198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曾在国家外文局《中国文学》杂志社会长期从事中译法文学翻译工作,编译《巴黎公社公告选》,校读《傅雷译文集》全
2、十五卷。译有《特利期当伊瑟》、《列那狐的故事》、《红与黑》及《栗树下的晚餐》。所译《红与黑》译本被公认为重译外国文学名著的优秀之作,并在台湾出版。所编《翻译论集》及《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中外翻译观之“似”与“等”》、《钱钟书的译艺谈》、《释“译作”》等论文,受到业界重视。妻子高慧勤是日语翻译家。II.Outlineof罗新璋《自成体系的中国翻译理论》ConsistsofFourParts:PartOne:HistoryofancientChina’stranslationtheoryPartTwo:HistoryofModernChina’stranslationth
3、eoryPartThree:HistoryofChina’stranslationtheoryafterliberationPartFour:SummaryofChina’stranslationtheoryIII.PartOne:HistoryofAncientChina’sTranslationTheory1.CriticismofPessimisticTheoryaboutChina’sTranslationTheory近年来,我国的翻译刊物介绍了不少国外翻译理论和翻译学派,真可谓“新理踵出,名目纷繁”-..;相比之下,国内译坛似乎显得冷落。然而,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是
4、否就那么贫乏,那么落后?笔者于浏览我国的翻译文论之余,深感我们的翻译理论有特色,在世界译坛独树一帜,似可不必妄自菲薄。2.OriginofChina’sTranslation(1)EmergenceofTranslators:《周礼·秋官司寇》:象胥(谓通言语之官)(2)Definitionoftranslation:唐朝周公彦“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3)EmergenceofInterpretation:《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4)Thewrittentranslation:Bu
5、ddhisttranslation3.BuddhisttranslationtheoryLuXun’scomment:Threekindsoftranslationstrategies:literaltranslation(直译),freetranslation(意译),newtranslation(新译):中国之译佛经,汉末质直……六朝真是“达”-..而“雅”了……唐则以“信”为主,粗粗已看,简直是不能懂的。IV.PartTwo:HistoryofModernChina’sTranslationTheory1.1894,马建忠《拟设繙译书院议》:“善译论”:“夫译之为事难矣
6、。译之将奈何?其平日冥心构考,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深嗜驾好,栉字句比,以考彼此文字孳生之源,同异之故。所以相当之实义,委屈推究,审其音声之高下,析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及其义理精深奥折之所由然。夫如是,则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有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是则为善译也已。”2.严复:《译例言》:译事三难:信、达、雅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为达即所以为信也。(易)日:‘修辞立诚’。子曰:
7、‘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3.瞿秋白:白话文运动-..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的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所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读者从原文得来的概念,这样的直译,应当用中国人口头上可以讲得出来的白话来写。为着保存原作的精神,并用不着容忍“多少的不顺”。相反的,容忍着“多少的不顺”(就是不用口头上的白话),反而要多少的丧失原作的精神。4、艾思奇、朱光潜、林语堂:Newinterpretationof“信达雅”V.PartThree:HistoryofChina’sTrans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