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

ID:28594736

大小:8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1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1页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2页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3页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4页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井下永久固定式避难所设计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制:矿长:一、矿井(避灾)系统概况黄家山煤矿矿井有4条直通地面的井筒。北翼为主井和行人斜井,南翼为风井和副井。主井:提煤、进风,斜长345m,倾角30°;行人斜井:行人、进风,斜长337m,倾角29°;风井:回风,斜长501m,倾角23°47′;副井:进风、行人、上下材料及设备,斜长499m,倾角24°51′。首采区集中回风石门布置在+1980m高程,距风井口斜长180m处。集中运输石门布置在+1946m高程,距副井斜长230m处,联络巷长38m,集中运输石门长147m,采区运输巷长474m。当工作面发

2、生灾变(水灾、火灾、瓦斯灾害)时的避灾路线为:工作面采区运输巷集中运输石门联络巷副斜井地面。避灾线路最远平距659m,斜距230m,共计889m。二、避难所设置位子及服务年限黄家山煤矿经鉴定和批复为无突出危险性的高瓦斯矿井。根据省、地政府部门的要求,高瓦斯矿井按突出矿井管理,完善“六大系统”,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9号)、《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要求,结合我矿生产运输系统及避灾线路情况,在+1946联络巷设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作为120501回采工作面和120502掘进工作面发生

3、灾变时,灾区人员紧急避险之用。该永久避难硐室服务年限为5a(矿井服务年限12.5a)。三、避难所设置要求1、根据井下作业人员数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避难所选择和布置联络巷中(C201煤层底板岩层中)。经钻探结果表明,该地段无地质构造及透水威胁。顶板完整、支护完好,为锚网喷支护。2、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1946水平为一采一掘,即120501采面和120502掘进面。根据《开采方案设计(变更)》最大班井

4、下人数为25人,所以设计该避难硐室额定人数为27人。3、避难硐室内配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6、避难硐室外设置清晰、醒目的标识牌,悬挂于避难硐室外。标识牌中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悬挂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7、避难硐室内备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三、避难所设计方案1、按标准方案设计。设计有

5、过渡室、生存室、设备室。净高为2m,长度3m,深5m,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5m2的面积。2、避难硐室的形状采用半圆形,锚网喷支护,内部顶板和墙壁刷成白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里压力。3、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4、硐室顶板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硐室地面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5、硐室内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6、硐室外20米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物品。7、采用向外开启的2道隔离门结构,以形成风障。隔离门不低于反向风门的标准,高

6、不为1.6m,宽不小于1.0m。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隔离门上应设置观察窗。8、隔离门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m,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接实。9、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埋设于巷底或巷壁,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埋设距离不得低于200米。10、在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应有“避难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标志应符合AQ1017-2005标准要求。四、功能及配置1、硐室内部与外部巷道相比在灾变时处于不低于100Pa的正压状态,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渗入。2、避难硐室配备矿井灾变期间的空气供给装置或设施,

7、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提供避险人员人均供风量不低于0.1m3/min,氧气浓度在18.5%~22.0%之间。避难硐室氧气供给以压风为主,接入矿井压风管路,设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也可以大直径钻孔直通地面。3、避难硐室环境参数应符合表1规定:项目O2COCO2CH4温度湿度指标18.5%~23.0%≤24X10-6<1.0%≤1.0%≤350C≤85%4、避难硐室内应配备隔绝式自救器,自救器使用时间不低于45min,配备数量不低于额定人数的1.2倍。5、避难硐室内配备正压氧气呼吸器,呼吸器使用时间不低于2h,数量2~4台。6、硐室设置内外环境

8、参数检测仪器,至少应对避难硐室内的CO、CO2、O2、CH4,避难硐室外的CO、O2、CH4、CO2、温度等进行检测或监测。在避难硐室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