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祥、马木池.doc

蔡志祥、马木池.doc

ID:28581401

大小:4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1

蔡志祥、马木池.doc_第1页
蔡志祥、马木池.doc_第2页
蔡志祥、马木池.doc_第3页
蔡志祥、马木池.doc_第4页
蔡志祥、马木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蔡志祥、马木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承傳與保育-以長洲島的太平清醮為例蔡志祥、馬木池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立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需根植於相關社區的文化傳統和文化歷史中,扮演一個可以作為社區認同的手段的角色。MasterpiecesoftheOralandIntangibleHeritageofHumanity.Proclamations2001,2003,2005.PublishedbytheIntangibleHeritageSection,UNESCOCultureSector,Paris,June2006.在聯合國教科文

2、組織裡登錄的物質文化經典作(masterpiece)中,大部份與節日慶典有關。節日慶典一方面體現了公眾的、傳統的展演方式,另一方面確認了文化展演的空間。他同時是實在的、物質的表演;也是抽象的、非物質的觀念。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承傳與保育,必須是與人群相關的時間和空間的考量,也必須兼顧物質的和非物質的元素的互動。長洲島的太平清醮,可以提供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些思考。一、長洲島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香港),位於珠江口以東,而長洲島則位於香港島西南約16公里,面積約3平方公里。它由南、北兩個高約百米的小丘,並由連接兩者之間的一條狹長的沖積

3、平原所構成。長洲島與珠江口相近,船隻出入便利,所以長洲與漁業有關的商業十分興盛,如船廠、山貨、雜貨店等,均以供應漁民需要為主。早在乾隆時期,長洲已是新安縣的重要墟市之一;據長洲社天后廟乾隆五十年(1785)的香爐銘文,當時長洲已稱墟。在嘉慶新安縣志,亦已把長洲墟列為新建墟。見嘉慶《新安縣志》,1979年王承業重印,頁32。科大衛、陸鴻基、吳倫霓霞編,《香港碑銘彙編》(香港:香港市政局,1986),頁678。同時亦是附近各島嶼魚獲的集散地,為香港主要的漁業中心,島上居民以捕魚和從事與漁業有關的各式行業為主。全盛時期,島上有船廠、修船廠及槳櫓廠,共24家

4、之多,加上漁絲廠、漁鈎廠,以及曬鹹魚、製蝦糕等食品加工業。1970年代,隨着香港漁業的衰落,島上居民生計深受影響。1980年代末,島上的紡織、皮革、塑膠、食品加工等輕工業亦相繼結束,年青島民只好遷居市區謀生。今天,長洲島的經濟主要依靠旅遊業的發展,為香港旅遊消閒的熱點之一。長洲在二次大戰前,實行街坊總理制,由街坊選舉總理四人,任期兩年,每年四季,每季由一位總理主理地方事務。日軍佔領期間取消總理制,成立維持會。維持會在戰後取消,地方事務交由居民協會及華商會先後負責。1961年得香港政府的理民府協助,由全洲居民選舉代表,再由代表互選委員,成立長洲鄉事委員

5、會,作為溝通官民的地方管理組織。1982年香港政府施行地方行政改革,分區成立地區議會。現今,長洲島居民約23,000人,是香港人口最稠密的離島。依據香港的地區行政劃分,長洲島屬於全港18個區議會中的離島區議會。長洲的舊市集範圍主要在島中間的狹長沖積帶上,包括北社、新興、大新、中興和興隆五條街和與各街平行的後街。以往,長洲島上各族群都各自聚居,如惠、潮人主要聚居在北社街和新興街,廣府人則在大新、中興和興隆街,廣府人聚居的三條街,也是島上的商業中心,主要的金舖、茶樓、銀行和街市都集中於此,而被稱為「蛋家人」的水上居民,主要集中在西南端的西灣。每年農曆四月

6、,全島居民共同參與的太平清醮,就是在市集範圍內舉行。長洲島20世紀前已有四個同鄉會,其中「惠潮府」可算是島上最早的同鄉會,以其名義創建的「北帝廟」,據說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由惠州商人從廣東陸豐玄武山把北帝香火帶到長洲,並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由惠潮人倡議創建的廟宇。雖然,長洲島的北帝信仰始於海陸豐人,但在20世紀初,惠、潮人士擴建廟宇時,得到廣府人的經濟支持。自此,惠、潮、廣府三族群平分北帝廟的祭祀和控制權,輪流負責每年的神功戲。北帝亦逐漸被長洲人接納,成為全島人的保護神;以北帝為中心的太平清醮,也被視為每年全島居民共同參與的最重要的活動。

7、一、長洲島的太平清醮有關長洲太平清醮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傳說。據老一輩惠州籍人士的回憶,長洲太平清醮始於香港島的太平山街。大約在19世紀末,由於人口稠密的香港島太平山街地區發生鼠疫,造成很多人死亡。此時,該區有一位海陸豐居民將家中供奉的北帝神像拿到街上,供各居民上香禱告,果然使瘟疫平息。自此,居民每年以北帝為中心,在太平山街舉行清醮儀式,禳災解厄,超渡亡魂。後來,香港政府為加強防火安全措施,禁止居民在太平山街舉行太平清醮,居民遂將活動移往同樣為海陸豐人聚居的長洲島北社街舉行。觀乎歷年長洲太平清醮的會景巡遊可證長洲太平清醮與太平山街的關係,巡遊行列都是

8、由太平山海陸豐人的北帝乘坐的神輿帶領,喃嘸師傅及島上其他神祇隨後,並以長洲北帝殿後。考太平山街曾分別於18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