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29363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0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在华东师范大学专家的引领下,我们采用以问题驱动研究的方法,通过同上一节课、同上一个单元课、跨年段上相同类型的课等方式,对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了实践和思考。 一、探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探究教学的基础。教师在组织探究教学之前,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相关信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使教学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小数乘法”的内容后,我们非常想了解学生对小数除法有怎样的知识经验,于是设计了以
2、下调查问卷,在一个班级进行调查。 1.一箱牛奶售价28.8元,一共16袋。平均每袋多少元? 2.买28本同样的数学书,一共要102.2元。平均每本数学书多少元? 3.我班30个同学在“变废为宝”活动中共捐款83.2元。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溧阳是茶叶之乡。把18千克茶叶包装在24个礼盒里,平均每个礼盒装多少千克? 5.每支铅笔0.35元,每支钢笔11.9元。每支钢笔的价钱是每支铅笔的几倍? 6.现在,你最想提什么问题?你感觉小数除法可以怎样计算? 这些问题都取材于生活实际,涵盖了小数除法的
3、各种类型。设计意图主要是看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否自觉调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思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以明确教师究竟要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怎样的帮助,教师心中预想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设定是否与学生合拍等。具体地说,第1~4题都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第1题是小数除法中最简单的类型,看学生是否能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顺利迁移到小数除法;第2题除后有余下的数,应添0继续除;第3题是需要取近似值的,看学生能否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第4题列式时是用较小数除以较大数,看学生对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否有本质
4、的理解,计算时商的整数部分是0;第5题是小数除以小数,既让学生感受到丰富的数学问题,又看学生是否有转化的意识。 结果发现,第1题有的学生把28.8元转化成288角进行计算,有的学生直接列小数除法的竖式,并且很多学生竖式中的余数出现小数。这题的正确率较高,其中有1个学生居然用几个乘法算式凑出结果。第2题全错,很多学生算到商是3.6,余数是14或1.4时,不知道怎么办了,也有些学生干脆写成商是3.614。第4题全班30人,只有2人列式是18÷24,其余都列成24÷18,且都计算错误。第5题只有1个学生将其转化
5、成整数除法来计算。第6题约90%的学生写出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余数放哪里?”或者“我不知道余数怎么办?怎么处理?”最突出的现象是学生在计算小数除法时,竟不约而同地把余下的数接着写在商的小数部分。(这是老师无法想象的!)也许学生是实在不知道余下的数究竟怎么办,便无可奈何地写在商的小数部分吧。 根据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呈现的普遍问题,我们重新设定了这一小节的探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再计算的合理性,掌握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的方法;(2)在计算小数除法的过程中,理解
6、每次除后所得余数的意义。第(2)点也是多数学生探究小数除法的困惑,因为他们不容易理解余数还可以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这一点实际上是我们没有充分预料到的,通常我们都是把第(1)点作为教学重点加以考虑的。 探明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必要前提,它涉及教师对学生探究起点的把握,探究细节的处理和调控等。探明学生的已有经验,还有利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增强。比如,四年级学习“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后,就要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我们布置了一个课前调查作业,要求学生自己收集数据,制成统计表,再制成统计图。结
7、果发现,有的学生把一家人的体重既制成条形统计图,又制成折线统计图。在学生的观念里,认为统计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或制成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实际教学之后,再让学生回头审视他们的调查作业,个个都笑得前俯后仰!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说原先在制图时根本没有“选择”的意识。 二、激发学生探究的需要 要启动学生的探究,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更多是来自于教师的教学设计。 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有少数学生已经知道结论了,这样的资源如何利用?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探究需要,如何减少教师的
8、指令性操作,以实现学生的自主操作需求?为此,我和学生一起经历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活动:(1)在黑板上贴三个大小、形状都不相同的三角形,让学生比一比,哪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大。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进行统计,并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和是180°?”“是否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由于三角形形状的差异,很强烈地渲染了第二个问题。(2)初步探究。有的学生用三角尺上的度数来解释,认为三角形三个角的和是180°;有的学生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