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28865
大小:5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0
《发展经济学60年的演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展经济学60年的演进马颖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副教授发展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体系中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分支学科,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如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样,这门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在60年的演进中也是一波三折,甚至几度险遭灭顶之灾。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被公认为发展经济学奠基人之一的A.赫尔希曼就发出了“发展经济学衰落了”的哀叹;80年代中期,另一位发展经济学家D.拉尔在数落了这门学科中的“统制教条”所造成的种种恶果之后,向世人宣告:发展经济学已经“寿终正寝”;及至90年代中期,又一位
2、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著名学者P.克鲁格曼也宣称:发展经济学“这个领域已不复存在”,它“已被一扫而光”。(注:Krugman,P.,1995,Development,Geography,andEconomicTheory,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MITPress,p.7,p.28,p.24.)发展经济学竟然被发展经济学家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告灭亡了!这让人感到疑惑不解。人们不禁要问:发展经济学究竟怎么了?这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不是真的“不复存在”?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涉及诸多方面。笔者拟将发展经济学60年演进的历史分成三
3、个阶段作一概述,在此基础上再来回答这个学科的有关问题。 一、发展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是发展经济学演进的第一阶段。西方发展经济学界公认,40年代由P.N.罗森斯坦-罗丹发表的论文“东南欧工业化问题”(1943年)和K.曼德尔鲍姆的著作《落后地区的工业化》(1947年)是发展经济学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文献。(注:Meier,G.M.,1994,FromClassicalEconomicstoDevelopmentEconomics,NewYork:St.Martin's....Press,pp.174~175.)当时
4、,罗森斯坦-罗丹提出了“过剩农业人口”、“社会分摊资本”、“货币性外在经济”和“技术性外在经济”等概念以及在几个有互补关系的工业部门实施有计划的工业化的思想;曼德尔鲍姆则通过在人口稠密和经济落后的东南欧地区建立一个数量模型的尝试,分析了这类地区人口过剩、工业化不足和“大规模农村伪装失业”现象之间的关联,主张政府实行广泛干预,以刺激消费和加速资本形成。总的来看,发展经济学形成时期的这些早期文献显得过于单薄,既不全面,也缺乏系统化的理论表述。新独立的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紧迫性迫使这门新兴学科在它刚刚诞生不久便跨入全面推进的繁荣时期。作为这一时期开端的标志,R.普
5、雷维什和H.W.辛格于1950年各自在发表的论文中批评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有关各国生产率相同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将在各国间分配的假设与现实不符,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欠发达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命题,认为这种长期恶化趋势是结构性的而非周期性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应通过保护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他们的论述被西方学者合称为“普雷维什—辛格假说”。W.A.刘易斯于1954年提出的二元结构模型是这一阶段最有影响的理论模型之一,他接受了古典学派关于在“维持生存工资”水平上“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定,将经济发展解释为伴随着扩张的资本主义部门不断从传统部门吸收边际生产率为零甚至为
6、负数的剩余劳动的过程。同古典学派一样,刘易斯也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他提出了二元结构模型,旨在为那些被新古典经济学假定不适合的国家(如亚洲国家)设计一个分析框架,以便说明通过使用剩余劳动来创造资本和推动经济发展。5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另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成果,是罗森斯坦-罗丹于1957年在他1943年论文的基础上做出完整阐述的“大推进”理论。在他看来,新古典理论最薄弱之处是其投资理论,分散的个人投资不可能达到最佳资源配置;同时由于不发达国家市场不完善(如不可能存在完善的适合所有商品的期货市场等),生产函数等因素所构成的不可分性会产生外在经济、递增
7、收益和规模经济,导致价格机制不能给出最适度解释所要求的所有信息。这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不发达国家必须促成“大推进”式的工业化以达到足够大的规模,犹如飞机升空之前有一个必须超越的地面临界速度一样。R.纳克斯受斯密有关“分工受市场广度的限制”命题的影响,认为要想促成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恶性循环”,就必须实现平衡增长,即全面投资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克服不同产品的供求弹性差异,为其他行业的新企业提供广阔市场并引诱新的投资。80年代初哀叹发展经济学衰落的赫尔希曼,50年代曾经因阐释不平衡增长理论而成为发展经济学舞台上的一员主将。他于1958年提出了“联系效应”概念来论
8、证不平衡增长,认为发展中国家产业间(尤其是农业及相关部门)联系效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