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08248
大小:3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0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加快推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民政部《“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民政领域“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思想,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加快推进互
2、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民政工作、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深度融合,优化政务服务、简化办事流程、强化数据共享。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民政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宽进严管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在互联网时代对民政服务的需要和诉求,推动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发展。二、工作目标2018年底前,全面优化民政政务服务,规范网上办事流程,编制完成民政政务服务网上办事事项和主题办事事项清单;统筹搭建全市统一的民政“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完成与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整合。民政领域“互联网+政务服务”初见成效,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80%,50%以上事项实现全
3、程网上办,其他事项“只跑一次”;市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比例不低于70%;民政对象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30%以上。2019年底前,进一步细化、规范网上办事事项管理、监督、考核机制,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民政各业务领域按计划、分步骤有序推进“互联网+”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民政“互联网+政务服务”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0%,80%以上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其他事项“只跑一次”;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民政对象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2020年底前,实现互联网与民政服务深度融合,全面建成市级统筹、部门协同、线上线下联
4、动的民政“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民政政务服务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民政对象办事“全网通办”、“全市通办”,推动民政政务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成为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三、重点任务(一)优化再造政务服务1.规范政务服务事项以政务服务事项目录为基础,全面梳理民政领域网上办事事项,编制民政网上办事事项清单;配合市级主责部门编制主题办事事项清单;对网上办事事项和主题办事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销账式推进”。按照全市统一的网上办事规范,编制并公布办事指南,明确需提交材料的名称、依据、格式、份数、签名签
5、章等要求,并提供规范表格、填写说明和示范文本。(行政审批处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1.优化网上服务流程根据民政对象实际需要,按照“全程网上办”或“最多跑一次”的原则,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凡是能网上办理的事项,一律实现网上办理,不再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通过快递、社区人员上门取(送)件、入户调查、电子拨付等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凡是涉及确需到现场办理的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理、全市通办。(行政审批处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2.清理精简证明事项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设定的各类证明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可
6、以通过法定证照、个人书面告知承诺、政府部门内部信息共享和网络核验等办理的,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者替代的,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证明事项,一律尽可能取消。(行政审批处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3.整合线下服务渠道按照线下“只进一扇门”的原则,大力推进民政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区、街道(乡镇)政务服务大厅,促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不断提升民政服务效能。(行政审批处牵头,各相关部门、各区民政局负责)(一)全面推进“互联网+”与业务深度融合1.互联网+社会救助深入推进“互联网+精准救助”工作。以“互联网+”为视角,重新梳理社会救助相关政策,统筹构建涉及社会救助、慈善
7、捐赠、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业务的一体化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创新救助业务运行模式,用互联网思维优化、整合业务受理、审核、审批流程,与公安、人保人力社保、卫生计生卫计、教委、住建委等部门开展业务联动与协同办公。在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走访入户调查,基层评议公示、定点帮扶等环节,开展与社会服务部门、社工服务机构的全方位合作,实现救助对象的主动发现和精准认定,逐步实现待遇申请的网上受理、自助办理、跨区协办;创新救助服务供给模式,打破固定标准、分类救助的思维定式,依托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建立涵盖财产收入、消费支出、个性需求等指标的家庭贫困指数监测评估模型,以及跨行政层级,涵
8、盖社会化服务、慈善公益服务的社会救助资源池。探索建立救助对象“一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