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日持久的战争 历史参赛教学设计

旷日持久的战争 历史参赛教学设计

ID:28504646

大小:5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10

旷日持久的战争 历史参赛教学设计_第1页
旷日持久的战争 历史参赛教学设计_第2页
旷日持久的战争 历史参赛教学设计_第3页
旷日持久的战争 历史参赛教学设计_第4页
旷日持久的战争 历史参赛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旷日持久的战争 历史参赛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参赛旷日持久的战争精品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的三条战线、“史里芬计划”、一战中的五大战役即马恩河会战、东普鲁士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和索姆河战役。2、理解凡尔登战役为何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以及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战争残酷性及血腥性。(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分析凡尔登战役对法德双方各造成了什么影响,战争的结局更有利于两大集团的哪一方。2、情景再现: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坦克以及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战斗”的内涵,让学生体会战争的残酷性及血腥性。

2、(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装备和战略战术的局限,双方都无法迅速战胜对手,战争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212、增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残酷性的认识,加强对热爱和平、避免战争的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难点:战争为何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三条战线和西线的三大战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欧洲参战国的增加,在欧洲形成了西线、东线、南线三条战线,其中西线和东线是主战线。英法比军队与德军作战的西线更为关键,教材着重强调了西线的三大战

3、役。第一次世界大战超出了作战双方的预期,打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东西两线双方都陷入相持局面。本课涉及大量的军事知识和军事理论,建议教师采取讲述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并适当放映一些有关影像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思考、讨论,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多媒体导入法:播放课件:与过去战争每天死亡人数的比较(单位: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战争历时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参战国家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21战争范围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超过15亿参战人员7000多万伤亡人员3000多万,其中死亡1000多

4、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从以上两幅图表中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血腥性,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与以往战争相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由此导入新课学习。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欧洲的三条战线:即西线、东线和南线,其中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线。欧洲三条战线及其对峙形势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德军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由于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是由英法俄为主构成的和德奥为主构成的,因此英法比军队与德军作战的西线,俄军与德奥军作战的东线是这次大战的主战线。更

5、由于西线交战双方分别是两大集团的核心,实力相对较强,所以西线的战争更有决定意义。2、“施里芬计划”:集中兵力进攻西线,从不设防的法比边境攻进法国。六周内击败法国后,再东进击败俄国,打“时间差”。21【备课资料】施里芬计划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出生于1833年,早期曾学习法律,后从军。1853年作为一名服役期限一年的志愿者加入第一禁卫枪骑团。1854年12月调服正规军,并被任命为少尉。1858-1861年,在军事学院学习。1865年,施里芬进入德国总参谋部,在德国参谋本部的历届参谋总长之中,成就最高的当数辅佐俾斯麦先后打赢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统一德意志的毛奇(Moltke);而

6、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当数毛奇的继任者、1900年出任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元帅的瓦德西。施里芬是瓦德西的后任,任参谋总长的时间是1891年至1906年,共15年时间。施里芬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陆军却雄风不减,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敌人。反观俄罗斯,虽有600万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当德国的克虏伯大炮、毛瑟枪已经驰名世界,德国参谋本部正在着重研究马克21沁机枪的价值时,俄罗斯的士兵不少还以绑了尖刀的木棍作为唯一

7、装备。同时,俄罗斯广阔的领土、落后的铁路网和老化的战争动员机制使得俄国的战争反应速度大打了折扣。仔细研究了双方力量对比之后,施里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行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罗斯。施里芬判断,俄罗斯落后的军事动员体制使得俄国至少需要6到8周才能完成对德国的军事集结。而在这段时间内,拥有毛奇时代主持修建的密集铁路网,德国完全有能力迅速完成军事集结并打败法国。这就是“施里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以三个字来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