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86657
大小:10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0
《王屋山和昆仑山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蜀史考》:作者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伏元杰 第九章昆仑山考 《山海经》中的昆仑山十分壮观:“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海内西经》)不仅如此,昆仑山还是人间仙境:“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滨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西山经》)它更是人间天堂:“此诸沃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凰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
2、(《海外西经》)《御览》引《淮南子》说:“白水出昆仑之原,饮之不死。”这昆仑山在人们的心目中确实崇高、伟大,以至于几千年后的今天,从昆仑山迁居西南一隅的纳西族、景颇族,还保持着人死魂归昆仑的信仰,在人死后要请法师超度亡灵,指引死灵魂回归昆仑。昆仑山之所以伟大,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是华夏民族发祥的圣地。从本书后面的考证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许多先王,如天皇遂人氏、天帝之女盘古氏、西王母、轩辕黄帝、螺祖、帝尧、帝舜、大禹等都出于昆仑,伏羲、炎帝等都曾活动于其地,因此,昆仑山确实是中华民族的圣地。特别是轩辕黄帝乃昆仑山之神,如能找到昆仑山,也就找到了
3、轩辕黄帝之源。但是,这个圣地究竟在哪里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具体地说,从战国时代起,昆仑山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连见多识广的爱国诗人屈原都不知昆仑在哪里?他在《天问》中就感叹地发出了“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的疑问。中华民族的圣地昆仑是不能遗忘的。蜀族中的蚕丛、柏灌、鱼凫、蒲卑、开明都与昆仑山息息相关,很多地方都要涉及昆仑山,因此,本书用一章的篇幅来专门论证昆仑,以免后面篇篇都来论证它。一、昆仑山诸说辨析二千多年来,关于昆仑山的地望,论者如云。但归纳起来,大致主要有祁连山、于阗南山、青藏高原、国外等几处说法。本文对各处
4、说法择其要者,作一辨析。(一)祁连山说 《汉书〈地理志〉》:“金城临羌县西有弱水、昆仑山祠。”《括地志》注云:“在酒泉县西南八十里。”又据《晋书〈张骏传〉》,酒泉太守马岌上书进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宜立西王母祠。”唐兰、蒙文通、黄文弼等皆持此说。黄文弼先生说:“祁连西起敦煌,东达武威,三危山在其西头,在敦煌县东南30里。由酒泉至敦煌为一线相承,故曰‘直径驰乎三危’(《大人赋》)。据此,是祁连山在周初为传说中西王母之山,穆王之所游止。周秦之际,有大夏人在其东南
5、,大月氏在其东北而居。匈奴勃兴,驱逐月氏,而祁连山又为匈奴人之牧场,汉武帝逐匈奴,而祁连山遂为河西四郡之屏障也。”[1] 黄文弼等祁连山说者仅举出了一些零散的地名,并无有力的证据。还有致命的弱点是,祁连山附近没有黄河,难与古籍之“河出昆仑”相呼应,更无五色流水相佐证。祁连山说的另一论据是昆仑山古称为“天”,而祁连山为胡语“天山”之意,因此谓祁连山是昆仑山。《汉书〈武帝纪〉》:“(天汉二年)与右贤王战于天山。颜注:即祁连山也,匈奴谓天为祁连,……今鲜卑语尚然。”《史记》正义引《括地志》:“祁连山在甘州张掖县西南二百里,又云天山,一名白山。”
6、闻一多、孙作云、辛树帜、朱芳圃等皆持此说。如朱芳圃先生说:“天山,匈奴呼为昆仑山,亦即昆仑的异名。天者,至高无上之名;昆仑即穹隆的转音。《尔雅〈释天〉》:‘穹苍,苍天无高。’郭璞注:‘天形穹隆,其色苍苍,因名云。’故以其高言之,谓之天山;以其形言之,谓之昆仑。是西王母所居之昆仑,即今之祁连山,信而有征。”仅凭祁连山有“天山”的含义,就认为它是昆仑,也还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因为把高山称为“天”,这是许多民族的共性。中国上古时代的昆仑是这样,蒙古族的腾格里、匈奴族的祁连、藏族的图伯特等大山都是称作“天”。(日)白鸟库吉曾说:“MongoI(蒙古)
7、语与Turk(突厥)语之tangri一词,本指苍苍之天、复指神灵而言,故其义类乎汉语之天(tien,ten)。……MongoI语谓上部曰dege——bur,高曰dege——du.……又Manzu语谓高曰den,山颠曰ten,使之为高曰tukie.Turk语谓山为tag.日本语呼岳为taka,高亦曰taka.由是观之,tegri之teg,tangri之tang,与此互通语脉,其原意似高上之义。Teg——ri、tang——rI之语尾ri为处所之义。……Turk语苍天曰Kuk,似亦为高之原义。……汉语谓颠曰ten,谓登曰tong(案:应为teng
8、);又,与汉语与有密切关系之Tibet(图伯特语,即藏语)谓高曰teng.故天(ten),似与此等同语源,或仍由高之义转来,亦未可知。”[2] (二)于阗南山说.---到汉武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