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电影报纸文化

清末电影报纸文化

ID:28479169

大小:70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0

清末电影报纸文化_第1页
清末电影报纸文化_第2页
清末电影报纸文化_第3页
清末电影报纸文化_第4页
清末电影报纸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末电影报纸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1906年天津第一家电影院——“权仙茶园”建成后,为招徕观众,于开业前在《大公报》上登出该院“开演电灯影戏”的广告。影院开业后,在门前张贴“海报”,写出当天和近期上映影片的名称、特点及票价等。随着影院的增多,一些影院注意利用报纸进行宣传。1915年12月份的《大公报》连续数日刊登的平安电影公司(平安电影院)的广告,以《戏目一览表》为栏目列出每日上映的影片;同时登出其经营影片租赁业务的消息。这期间,天津出版的《大公报》、《益世报》、《国强报》、《中华画报》、《北洋画报》等均辟有专栏刊登电影广告、电影剧照和影片评介文章。1924年3月,《电影周刊》杂志

2、创刊。1927年,《天津电影杂志》出版,该杂志为半月刊,总发行处在河北新大路骏骥里10号。  影院业的迅速发展,引起舆论界的关注。1929年4月,《益世报》连续3天发表署名文章《天津影院事业谈》,对全市影院业的发展与经营进行了评论。  在无声片阶段,各影院都在本院周围及辐射到的街巷居民区的布告栏张贴“海报”(石印报头);映前利用幻灯介绍近期上映的影片;印制内容有影片故事梗概和编、导、演员姓名的《说明书》,随售票免费赠给观众。  有声片出现后,片商和影院都加强了影片宣传。当时在电影市场占有优势的美国好莱坞的“八大公司”驻津代理商,都在主要报纸上刊登大幅插图

3、广告,并印制彩色的大小尺寸不同的“海报”和彩色剧照供给影院使用。有些影片,片商还选取片中的精彩镜头制作成“预告样片”供给影院在映前加映作预告宣传。当时法租界的重要路段(今解放北路凯悦饭店址)立有“八大公司”张贴大型“海报”的高大广告牌。对于重点影片,片商还在影院附近的大建筑物或重要路口制作立体广告,有的立体剧中人的形象有两三层楼高大。国内皮包公司拥有的影片有限,资金也少,无力制作大型海报,只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影院为招徕观众,除利用片商提供的宣传品,还及时张贴自制的“海报”。也有下大功夫者,如1947年明星影院(今和平影院)上映苏联片《从莫斯科直捣柏林》(

4、后改名《攻克柏林》)时,在前厅制作了立体广告,画面是苏联红军战士架机枪向柏林国会大厦扫射,有灯光配合,十分生动、逼真。图7-40 权仙平安电灯影戏广告原载《大公报》(1908.3.26)  天津自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现第一座电影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人及外国商人开办的电影院不断增多。天津解放后,一方面有计划地在市区发展电影院,一方面在工厂、农村大力发展为工人、农民服务的电影俱乐部和电影放映队,逐渐形成了遍布全市城乡的电影放映网。.---  一、早期的电影院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天津人周紫云创建了第一座电影院,名“权仙茶园”,坐落在法租

5、界紫竹林(今滨江道与吉林路交口处)。此后,又有天津人和租界地的外国商人相继建立电影院。到30年代中期,全市电影院发展到30多座。即:上权仙、平安、蛱蝶、天升、光明、明星、新新、新中央、皇宫、河北、大陆、皇后、中央、上平安、天宫、天津、天宝、丹桂、新欣、新明、群英、庆云、第一舞台、大舞台、权乐、聚华、升平、天桂等,为华北地区大城市影院数量之冠。这些影院中,大多数为华人经营,只平安、蛱蝶、光陆、光明、天升等少数几座由外商经营。  二、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电影放映场所  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后,时局动荡,民心浮动,加之影片来源受限,电图7-1 原载《益

6、世报》(1929.4.7)影业日渐萧条,有些电影院(大光明、光陆、光明、明星、新中央等)相继改演戏剧。到40年代中期,全市电影院还有20座左右。此外,这期间,塘大地区(解放后改称“塘沽区”)出现2座影院,一座在塘大区中心地带,系日本人投资建于1941年,名“塘沽演画馆”,有座席500多个;一座在连塘庄一带,名“新新影院”,规模很小,开业时间不长就倒闭了。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时局有好转,民心趋稳,电影观众有增,一些原已改行的影院又恢复电影放映,并增加1座“国光电影院”(该院原为“同庆茶园”,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管,改映电影,坐落今和平区闸口街

7、东南角,已在城市建设中拆除)。  到1948年末,全市共有电影院24座,即:平安、光明、华安、河北、北洋、大光明、美琪、亚洲、华北、新中央、天津、国光、上权仙、东亚、天宫、权乐、青年会、明星、开明、太平、新北、丹桂、光华、宝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创办近代报业,由于报纸发行量有限,影响不大,而且外报占绝大多数,清政府对办报活动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干预甚少。戊戌变法时期,国人办报逐步发展,大量政论报刊的涌现引起了清政府对于报刊功能和作用的重视。清政府曾制定官报章程三条,对官报言论作出初步限制,规定:不准议论时政,不准臧否人物,专译外国之事。戊戌变

8、法失败,慈禧专权,囚禁光绪,封闭报馆。然而,从1901年起,近代中国报业再次掀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