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设计

浙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设计

ID:28475012

大小:61.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2-10

浙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设计_第1页
浙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设计_第2页
浙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设计_第3页
浙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设计_第4页
浙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省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浙江省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等规划,并参考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等相关研究成果。规划范围为全省行政区域;规划期为2006~2010年。一、现实基础浙江是我国气象灾害种类最多、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影响浙江的主要气象

2、灾害(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洪涝、大风、雷电、寒潮、大雪、低温、冷害、干旱、热害、冰雹、龙卷风等。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中有80%以上是气象灾害所致;1992年至2004年间,浙江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677.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4%,其中1997年灾害损失达332.7亿元,占当年GDP的9.06%,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灾害损失占GDP0.2%~0.6%的比例。气象灾害不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如:1949到2005.---年间受台风灾害袭击造成万余人死亡;

3、近年来因雷电灾害和局地暴雨引发山地灾害的人员伤亡也时有发生。气象灾害既是浙江自然灾害之首,也是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农业病虫灾等其他自然灾害的重要诱发因素。随着浙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们对气象灾害日益敏感,气象灾害的影响面更广,考虑到气象灾害所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等次生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性的负面影响,所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十五”期间,浙江气象事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气象科研及其成果推广应用取得可喜成绩,在气象网络通讯、决策服务等方面处于全国前列,在我省防灾减灾,尤其是抗台减灾

4、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气象探测网初具规模,气象观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地面人工观测、地面气象自动监测、农业气象观测、探空雷达、天气雷达、卫星数据接收处理、雷电定位监测、大气本底污染监测为探测手段的气象综合立体监测网基本框架。至2005年11月底,全省已先后建成了69个地面观测站,546个地面自动气象站,1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3个L波段雷达探空站,3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1个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11个紫外线观测点和12个酸雨观测点,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EOS/MODIS)接收

5、处理系统,雷电定位监测网。二是气象信息网络建设成绩斐然。建成了以地面宽带网和卫星通信为主的,覆盖全省,联通中国气象局、全国各省的气象信息网络,形成了较强的数据共享能力,快捷有效地传递着各类气象信息。省级配备了SGI高性能计算机,依托全省气象业务宽带网和VSAT.---卫星通信系统,实现了国家、省、市、县的各类常规气象信息共享;建成了省、市、县三级远程视频天气实时会商系统;建成了全省及部分周边地区自动站网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实现了自动气象站数据的全省共享;雷达数据和图像、雷电探测网数据处理系统正在建设中;建成了省、市、县三级的NOTE

6、S网络办公系统。三是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和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开发研制了MM5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数值预报释用和质量评估模式,加大了预报技术方法、手段以及各种预报工具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晴雨、温度等常规天气要素预报以及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预报水平有一定的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工作已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目前,台风路径预报误差24、48小时分别达到了140、280公里,数值天气预报时效为0~72小时。在2002年(“森拉克”)、2004年(“云娜”、“蒲公英”、“艾利”)、2005年(“海棠”、“麦莎”、“泰利”、“卡努”)等台风活动

7、期间,我省气象部门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的气象监测预警手段,预报准确及时,为抗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但是,气象科技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仍不能满足我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一是气象监测手段和能力不足。全省统筹协调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尚未形成,气象监测手段和能力,尤其是气象灾害监测手段和能力,还存在明显缺陷,远不能满足气象灾害的有效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临近预报和精细化天气预报以及气候变化应对的需要。二是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能力亟待提高。天气预报时效不够长,预报不够精细,尤其是气象灾害的短时预报能力和预警

8、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临近预报预警机制尚未形成。三是气象防灾减灾和趋利避害服务能力需进一步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和灾情传递体系不健全,灾害评估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未得到足够重视。四是气象投入机制还不够完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