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声乐教学中相关文化的渗透

浅论声乐教学中相关文化的渗透

ID:28471703

大小:3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0

浅论声乐教学中相关文化的渗透_第1页
浅论声乐教学中相关文化的渗透_第2页
浅论声乐教学中相关文化的渗透_第3页
浅论声乐教学中相关文化的渗透_第4页
浅论声乐教学中相关文化的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声乐教学中相关文化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声乐教学中相关文化的渗透洪泽县第二中学蒋正中(223100)【摘要】声乐教育的目的是利用声乐提高全民族音乐素养,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声乐文化,将中国的声乐推向世界,本文通过我国声乐教育发展的回顾和总结,说明了声乐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本人对声乐的教学实践及理解,以声乐的广泛性、社会性为视角,初步分析了国内声乐教育的现状,突出问题是重声乐技术而轻音乐文化,并分析问题的根源。文章以声乐不仅仅是技术,而是文化这一声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为线索,论证了专业技术与音乐文化相依相伴相互渗透的关系。同时根据自己的声乐教学思想,总结一些经验,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具体方法。【关键词】音乐文化声乐技术声乐

2、教育中国声乐教育的回顾;20世纪初,一批由国外回归的学子,进行最初的音乐教育。萧友梅等老一代音乐家积极学习西方文化、主张变革,他们大多有着相当的传统文化积累,这使他们能够在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成为新音乐文化的奠基人。学堂乐歌的兴起,是最初的声乐教育雏形,而比较正规的声乐教育是逐步发展为音乐专科学校进行的,承袭西方声乐教学的模式,一对一教学,采用西洋传统的声乐发声技法和教材,同时配备相应的音乐基础共同课。由此西方声乐艺术被中国人所接受,培养了人们对唱歌全心的听觉、审美艺术品位,了解了“歌剧”、“咏叹调”-..等西方声乐文献。老一代歌唱家周淑安、俞宜萱、周小燕、张权,她们早年从国

3、外学成回来,除了积极介绍西洋声乐精品外,都有开发民族音乐文化报效祖国的觉悟,她们首唱了《跑马溜溜的山上》、《牧羊姑娘》、《绣荷包》等一批民歌,用西洋发声方法与民歌的发音、吐字、韵味完美的结合,赋予民歌新的生命,令人百听不厌,使后人深受启发,30年代相继出现的作曲家黄自、赵元任和冼星海、聂耳等,以中国传统诗词为歌词,或者以那个时代为题材创作歌曲,在民族曲调素材的基础上创作声乐作品,开创了中国声乐艺术歌曲的先河,这个时期产生了我国第一、二代优秀的声乐艺术表演家、教育家,是我国声乐教育的奠基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声乐教育的面逐步扩大,成为人人参与的事业,群众性的歌咏活动激发着人的斗志

4、和民族凝聚力,产生了《歌唱祖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优秀合唱歌曲,但因这个时期国际音乐信息封闭,这个从西方传入的艺术品种还很不成熟,没有取得声乐界在学术上的统一认知,出现民洋之争以及对西洋唱法的不同说法,所谓意大利、俄罗斯学派,靠前、靠后唱法,林俊卿发声机理等理论,各家各派各执一端。声乐技法的混乱,阻碍着声乐文化的系统学习,使声乐教育陷入艰难的境地。在长期的民洋和各学派的争论中,声乐教育家们在教学实验中发现和修正自己的不足,相互借鉴,苦苦地探索。-..文革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世界级顶尖的声乐艺术家、教育家,如:帕瓦罗蒂、多明戈、阿美玲、基诺贝

5、基、雷美尼等多次来中国表演和举办声乐讲座,为中国声乐艺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时,世界声乐发展的成果得到中国声乐教育家的认同,声乐技法的规律性真理,使多年的争论达成共识,声乐教育首先是专业院校在教法、教材、理论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而辐射到师范和社会的声乐教育。我国声乐教育一代宗师沈湘是当时著名的声乐大师,人们尊他为;0aster,他和京戏大师陈大户研究和比较美声和京戏,探索这两种唱法相互借鉴的可能,为挖掘民族、民洋融合清除了心理障碍,在中华母语文化的厚土上产生出来的声乐艺术在人民中具有深厚的根基,是声乐教育的社会基础。文革后,声乐教育不断发展,西洋传统唱法的

6、合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被民族声乐教学广为接受,涌现了彭丽嫒、宋祖英、关牧村、殷秀梅等一批声乐表演艺术家,同时也涌现了一批中国声乐作品。(《中国音乐教育》99、3、李泉《中国音乐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从以上可以看出,声乐作为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西方音乐艺术形式,它从一开始到各个进程无不与中华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意蕴紧密相连,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声乐教育的发展方向:今天的声乐教育正一步步走向成熟;近十年来,科学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跨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对未来的音乐教育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声乐教育如何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新-..的需要。我认为:首先,人们的欣赏水平普遍

7、提高,对声乐艺术的心理需要也日益俱增,声乐演唱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其次;学习声乐的人员越来越多,对于演员个人来说竞争力越来越大。因此,演员的培养不仅仅在于单纯的演唱技能训练,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艺术修养、音乐创造才能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从历届中国青年歌手大赛尤其是近两届的歌手大赛中可以看出:对声乐演员文化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能进到最后一轮决赛的选手在声乐技巧上的差别甚微,真正比的其实是演员的文化底蕴。因此看来,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声乐演员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再次,中国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