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印对金文入印的认识与实践

流派印对金文入印的认识与实践

ID:28462426

大小:79.5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10

流派印对金文入印的认识与实践_第1页
流派印对金文入印的认识与实践_第2页
流派印对金文入印的认识与实践_第3页
流派印对金文入印的认识与实践_第4页
流派印对金文入印的认识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派印对金文入印的认识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流派印对金文入印的认识与实践一、金文研究和金文入印回顾金文入印的萌芽、发展和成熟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趋势,即它和古人对金文的研宄水平、文人篆刻发展的程度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把金文研究的历史、文人篆刻发展的历程和金文入印的过程做一个对比。北宋是金石学兴起的第一个辉煌时期,而金文研究也在此时开始真正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北宋结束了晚唐和五代诸侯割裾的局面,社会逐渐稳定,人民富裕安闲,社会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钟鼎彝器作为礼乐制度和三代遗风的代表,受到皇室、贵族和士大夫的重视和喜爱,他们热衷于收集古器物,摩挲赏玩,考订释读

2、,蔚然成风。一些冇识见的学者从青铜器铭文中看到了其学术价值,自觉地对其摹写、传拓、考释、证史,将雅玩式的收藏活动发展成为专业的学术研究。宋代的金文论着十分丰富,据王国维在《宋代金文着录表序》说:“赵宋以后,古器愈出,秘阁太常既多藏器,士大夫如刘元父、欧阳永叔辈,亦复搜罗古器,征求墨本,复有杨南仲辈为之考释,占文之学,勃焉中兴。伯时、与叔复图而释之。政宣之间。流风益煽。《籀史》所载着录金文之书至三十余家,南渡后诸家之书尤多不与焉,可谓盛矣。”这一时期着录金文的文献有:“欧阳修之《集古录跋尾》、吕大临之《考古图》、王黼等之《宣和博古图》、赵明诚之《金石

3、录》、黄伯思之《东观余论》、董迪之《广川画跋》、王俅之《啸堂集古录》、薛尚功之《历代钟鼎款识法帖》、无名氏之《续考古图》、张抡之《绍兴内府之古器评》、王厚之《复斋钟鼎款识》等。”同时代影响极大的古文字书还有郭忠恕《汗简》、夏竦《古文四声韵》等著作。宋代是印学复兴的萌芽阶段,当时古文字资料大量出现和广泛传播,复古思潮兴起。宋代文人屮逐渐流行起来一种采用古文字入印的新风气,这时的印学家如米芾等人也己经开始参与到印章创作中。然而由于对古文字认识的不足,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如真伪器物杂收,文字来源庞杂,传抄刻版过程中变形失真,考订释读错讹百出,这些研究

4、的不足也体现在印章中,在施之于印面后与后世公认的金文文字颇不相同。这类印章在近代多有出土实物可以印证。如山西大同阎德源墓所出“龙山道人’一印。上海博物馆所藏钱昶墓出土的多枚古文字体的印章。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尽管金文学术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印学复兴尚不成熟,因此金文入印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够,并未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冇元一代,一方面在很长吋间内废除了乖斗举制度,选拔官?T冇严格的种族限制,在政治上没有给与士人更多的出路,另一方面,南宋以来程朱理学的影响,使得文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桎梏,很多学者“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这就使得曾经兴盛的士大夫文化崩溃式微

5、,士人们没有太多的精力和兴趣致力于学术。宋代盛极一时的金石学随之衰落。到了明代,政府和文人没有组织和提倡金石学研究,文人和商人们侧重于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收藏古董,而缺少正经补史式的学术研究,所以金文的研究不再出现宋代的繁荣局面。在篆刻方面上,明代中晚期,文彭等人开始将石质印材大量引入创作,顾从德开始引领辑录印谱之风。朱简等人致力于印学理论的研宄并且意识到先秦古玺的存在,印学逐渐兴盛,大量文人参与到用印、刻印中来,形成多个篆刻流派。在这一阶段,尽管由于金文的研究水平衰落。一些不甘平庸的印人仍然通过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开始发掘和模仿它古奥奇诡的艺术审美

6、价值。在出土印章中和传世古籍上均能发现这种印例,例如:无锡博物馆藏明顾林墓出土的印章屮有一方“尊生”。尊字的写法和生字笔画两端尖中间粗的处理方式,均符合金文的特征,应该是有意识地取法金文的结果。再如晚明松江人林有麟刊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的《素园石谱》。自序后有“太虚子”一印,其中“子”字,类似六年碉生簋铭文“甲子”之“子”。当然。早期的这种探索常常是不成熟的,文字使用上存在杂揉错讹的情况,甚至受到一些字书的影响而流于恶俗,这种风气_直流传到清末。所以,在这一时期,印学里然日益兴盛但是由于金文研究水平的滞后,也使得金文入印没能取得较大的成就

7、。当然。一些印人己经开始在金文入印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尽管尚不成熟,却孕育着希望。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末以朱简为代表的一些印入,已经意识到先秦古玺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取法先秦玺印,但由于这时尚未形成印外求印的意识。当时的印人还无法将取法对象从先秦玺印扩展到先秦青铜器铭文上来。清代康乾以后,国家统一稳定,很多学者投身到金石考据和古文字的研究中,篆书和篆刻这类文人雅事蔚然成风。在这一文化背景下,金文的研究逐渐复兴。乾隆十四年(1749),由政府主导编著了《西清古鉴》和《西清续鉴》。这就带动了风气,之后多位学者陆续着录金文三十多种,其中影响较人的有阮元《

8、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吴荣光《筠清馆金文》、徐同柏《从古堂款识学》、吴式芬《?h古录金文》、吴大潋《意斋集古录》、端方《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