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41147
大小:71.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0
《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左荣婕(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康复科病房湖北武汉43000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280-02【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患者护理要点。方法以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治愈14例,好转14例,恶化1例,死亡1例,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患者,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和护理,防治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
2、,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至关重要,这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护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SAN患者男性11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46.05岁;女性19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1例,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1例,高血压动脉硬化5例,脑血管炎1例,原因不明2例。临床表现:突发性头痛8例,发热3例,抽搐3例,意识障碍4例,肢体障碍6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视力视野改变1例。1.2治疗方法对症状轻、意识清醒、无定位体征的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如:控制血压、给予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6—氨基
3、乙酸止血、止痛、神经细胞保护剂、缓解脑血管痉挛、抗纤溶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重、患者意识已开始改变、出现急性脑积水、颅内压高者立即进行脑室外引流。对出血量多、定位体征明显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必要时行去骨板减压术。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避免诱因,防止再出血,肢体功能锻炼,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2结果本组患者保守治疗15例,脑室外引流2例,开颅血肿清除13例。治愈14例(46.7%),好转14例(46.7%),恶化1例(3.3%),死亡1例(3.3%)。3观察和护理3.1临床观察和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随吋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严密观察患者
4、意识状态,瞳孔和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状态与预后密切相关,意识障碍多在出血后数分钟到lh出现,若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或昏迷一清醒一再&迷,应考虑冇颅内继续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疝等可能。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光反射是否存在,如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瞳孔不等大,提示再出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颅内压增高早期可出现呼吸、脉搏加快,若颅内压继续升高,脑组织缺氧,C02蓄积而致呼吸加深出现鼾声,呼吸、脉搏慢而冇力,体温身高常提示并发症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出血后吸收热。动脉瘤引起的出血患者入院吋一般有剧烈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病情严重者有意识障碍、&迷、心脏损害心电图改变[3]。
5、部分患者冇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而老年人常表现不典型,头痛、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多见,且常见有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所有SAH患者入监护室进行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尤其是第一周内。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4〜6周,严格控制探视吋间。头痛剧烈者要用止痛剂,必要吋给镇静剂,以减轻其躁动不安。避免情绪激动和突然用力,避免尿潴留及大便不通畅。体温高者适当降温,但对老年人慎重。3.1.1降低颅内压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疝而造成患者死亡。在本组病例中,就奋4例患者因脑积水引起颅内压增高,其中有1例最后死于脑疝。如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
6、症状,多为颅内压增高所致,应立即报告医生,按医嘱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必要时用甘露醇与速尿交替使用,以迅速降低颅内压。3.1.2控制血压血压升高程度及吋间与出血的危险性呈正相关。术后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和控制是防止再出血的主要措施之一。再出血组患者首次测量收缩压190〜160mmHg,血压最高达220/160mmHg,5例再出血患者中奋5例有高血压病史,手术前U服消心痛、伲福达控制血压。持续性高血压会加重血管源性脑水肿,增加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并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此吋迅速适度地降血压、降低颅内压是治疗的关键。3.2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3.2.1脑血管痉挛观察及护理脑血管痉
7、挛的程度与蛛网膜下腔血量相关。一般发生在出血后4〜15天,发生率最高是在第5〜7天。如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症状经治疗后好转,又出现进行性加重和肢体瘫痪,周围白细胞持续性增高,持续发热,意识改变,如清醒一嗜睡一昏迷,并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失语、锥体束征、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头痛、呕吐再度加重等应考虑为脑血管痉挛所致。配合医生予用药处理,并严密监测血压变化,血压高吋,遵医嘱降压,但不可降压过快过低,维持血压在合适水平,维持正常血容量,维持足够的脑灌注,以免发生脑供血不足、脑缺血、脑梗塞,必要吋复查头颅CT。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