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永辉超市投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永辉超市投资分析本人最近一段时间搜集了很多关于永辉超市的资料。网友们对永辉肯定的、热捧的很多,当然质疑的也不少。本文尝试以问答形式分析永辉的投资价值。文中【】里的内容均为引用别人的分析、券商报告或新闻报道。一、投资永辉的逻辑在哪里?1.足够大的市场前景;2.难以模仿的竞争壁垒;3.快速复制的扩张计划;4.不算离谱的价格。下面的内容基本是对这4点的解释和说明。二、市场前景有多大?【超市这个业态,好处是在中国还是群雄割据,但是未来看从分散走向整合是大趋势,至少从国外相关行业的发展历程上看这是一个统计出来的方向。所以不会短期内遇到啥天花板。】2011年中国超市零售额
2、2.2万亿。从人口总数和人口密度上说,超市这种业态未来中国的零售额将比美国的大得多。从城市规模角度说,每个一级城市和直辖市能容纳100家大型连锁超市,省会城市50家,地级市10家,县级市2家。那么总数是600+1500+2510+750=5360,永辉目前是250家左右。当然全国所有地方都被永辉占领是做梦,这里说的只是可能的空间。三、永辉有难以模仿的竞争壁垒么?永辉的壁垒在于生鲜,生鲜的壁垒在于农超对接、买手制文化和低损耗带来的低价格。说实话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相信超市这种苦逼业态还有什么壁垒可言。但不论是数据还是感官都证明了确实存在一定的壁垒。我就不在此列举永辉在
3、生鲜领域做出了多少努力,达到了什么效果,那是下一节要分析的。我只想反问一句,如果永辉没有壁垒,它是靠什么在外资超市屡屡闭店销售额下滑的情况下,取得连续多年保持每年40%以上的销售额增长的?为什么别的超市新店培育期在2年左右,而永辉的只需要3-6个月?一家福建的小超市,靠什么在重庆、北京这类高度竞争市场上站稳脚跟?.---您可能会说了,农超对接、买手制文化和低损耗带来的低价格根本不是啥壁垒,因为别的超市也可以学。那为啥都只有永辉做到了呢?永辉的出现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农超对接既也不是永辉首创,也不是永辉的专利,当初一起搞农超对接的超市多了去了,现在除了永辉都死了
4、,关键看疗效是不是?.---下面这张表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零售行业集中度很低,老大市场份额只有0.55%(分母应该是中国的零售总额);二是永辉的增速在主要玩家中保持遥遥领先。事实摆在哪里,除了永辉拥有别人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之外,不可能有别的解释。.---再看下面这四张图表,永辉的生鲜占比远高于其他,生鲜毛利率(第一、二张)、总体净利率(第三张)及整体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ROE(第四张)也是如此,且生鲜损耗率只有0.27%,显著优于同业。还需要更多的说明么?.---四、永辉是如何实现农超对接、买手制文化和低损耗的?所谓“农超对接”就是说从农民手中直接采购,省略
5、中间环节来降低成本。【要实现自营,专业的源头直采机制是生鲜经营的起点和关键。永辉摒弃了传统的通过中间供应商来运作的方法,在全国建立了20多个采购基地,直接去农户家采购。叶菜类的东西大部分靠的是区域直采,福建的空心菜不可能卖到北京去。到新区的时候没有基地,一开始主要是通过批发市场来调节的,批发市场中有一部分叫"农户专区",政府一般在每个地方会批一块地给农户,作为一种惠农政策,只收一点很少的进场费,永辉也会在这里来采购。如果发现它的质量能够达到永辉的标准,就会到他的田间地头来看一下,就会签订战略协议,就是"超市+农户"模式。进一步,如果发现它的周边的菜也能达到标准,
6、就会让他作为农户经纪人,结合村里的人大家一起给永辉供货。这个村子早期的时候可能啥都卖,后来只卖一个品种比如土豆给永辉,这个叫做"一村一品",这就是永辉在整合上游。这种方式需要2-3年慢慢做过来。这是比超市+农户更高一个层次的,叫做"超市+农户经纪人"。经纪人再做大了就成了农业企业,最高层次就成了超市+农业企业,也就是"农超对接"。永辉从诞生时候起就在做农超对接,但是这个词不是永辉发明的,而是政府归纳、总结出来的,现在发布到全国去做。永辉做的农超对接是全品类,4000-6000各品类。有的超市也号称自己能做农超对接,他是能做到,但是做的是单品类的农超对接。这是政府
7、推行的任务,所以很多只是完成任务,找个基地、简单直接供货。这是有本质区别的。】看起来很合理很容易是不是?那为啥别的超市搞农超对接都死了呢,为啥沃尔玛的农超对接,怎么也对接不上呢?这就涉及到永辉的买手制文化了。【截止2011年中期,公司共有采购人员1600,其中生鲜采购人员700人。而采购的文化与同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大的“买手”文化,公司的采购人员不是“坐商”(仅仅在办公室打打电话与上游供应商谈判实现返点和进场费),而是“行商”,真正去研究商品属性价格和消费者的适配性,向商品源头直接采购,以实现高毛利,并且拥有搞到800万字的采购手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买手”
8、。公司的直接采购比例高达